第一百七十七章 邊州烽火(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487 字 11個月前

府州遇襲的消息很快便傳到東京城,隻不過黨項人在攻下了宣威寨後便沒有下一步動作,千餘人駐守在宣威寨已然是鳩占鵲巢,折惟忠的上疏內容很是簡要,請求朝廷增派援軍,黨項人占據宣威寨乃是為再次侵襲做準備。

王曾作為樞密副使也是上奏趙禎,當以並州、代州之邊軍嚴陣以待,若李元昊還敢侵襲府州,則斷其後路,形成圍堵之勢。

趙禎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下旨斥責李元昊的犯邊行徑,同時從三司撥付錢糧支援府州。

這樣的應對不可謂不穩妥,黨項人果然沒有了下一步動作,府州也在夏季得到了短暫的喘息之機,看似危機解除,但葉安總覺得不對勁。

以李元昊的性格不會率領數萬大軍出征隻占據一個宣威寨便偃旗息鼓,甚至連府州城的影子都沒瞧見便快速撤退。

要麼便是真的不打算對府州動手,打算利用這次機會給大宋施加壓力,迫使朝廷開禁榷場,要麼便是另有目標!

數萬大軍就算是黨項這種就食於敵的存在,人吃馬嚼也需大量消耗,不可能隻拿下府州邊寨便罷手,這是虧本買賣,任何一個聰明人都不會做的蠢事。

於是葉安連夜上疏三封劄子,同時在超會上建議河東路、永興軍路、秦鳳路各邊州加強防備,以應萬全。

但呂夷簡與王曾皆認為這是杞人憂天,眼看便到六月中旬,再過幾個月便是秋收之時,無論大宋還是黨項都不會也不能在這個時耽誤農時。

彆忘了,整個河套以皆在黨項手中,河套的土地肥沃,若耽誤了農時對黨項乃是毀滅性的打擊。

朝堂之上葉安針鋒相對:“咱們能想到之事,李元昊定然也能想到,西北動蕩以多年,若不小心謹慎,恐有大禍!”

“葉學士恐怕多慮了,邊州多為地勢險要之地,黨項人若南侵我土,所需時間日長,不待其奪下寸土,邊軍轉瞬即至!如何南侵?眼下農事要緊,若耽擱了農事,一年之光白費,夏秋兩稅更是無法足額,此事甚大!”

範諷出言反對,國計民生他最為看重,大宋不可能因為幾率渺茫的襲擊而耽誤所有邊州的土地收獲。

呂夷簡也是出班道:“啟奏官家,黨項人久居西北多年,自李德明始便用兵西州,無暇南侵我朝,若貿然肅邊,或激怒元昊,不如令各州戒備外鬆內緊,既安民心,又有防範,還可令甘涼之西烈軍,懷遠軍守望相助,若黨項人南下侵襲,則兩軍齊發攻其瓜州,沙州,迫使其回退便可。同時當命有司刺探軍情,以早做防範!”

薑果然是老的辣,呂夷簡幾句話便將責任推到了葉安的頭上,無論西烈軍還是懷遠軍皆出自他手,雖說現在沒有領兵,可到時候若不能給黨項壓力責任終究是會落到他頭上的。

憑什麼你領兵時能大破黨項,而彆人領兵就不能?

至於皇城司刺探軍情更是直接施壓,若提前一步收到消息還好,若不能待邊州有警便又是葉安的責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