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百貨已在大宋的所有州府開設了分店,這些分店需要供貨,需要夥計,需要車馬,店鋪等等所需,這些東西自然會給予當地店鋪,讓他們與普惠商號形成一種合作。
每年有多少人直接或間接地與普惠商號有關?這誰也說不清,就算是三司每年收稅也需派遣官員和東京城中的兵丁一起前往南門大街的總號收稅。
每年稅款巨大不說,還有大量的銅錢需要運回去,若是不派兵丁護送,萬一短少可是沒辦法交代。
就這樣普惠商號對待兵丁還特彆照顧,生怕有個疏漏,除了該給的犒勞之外,還有酒食相贈,這樣舉動倒是讓官曹倍感欣慰。
現在的普惠商號已經是朝廷離不開的所在,每年大筆大筆的稅收送入國庫之中,一筆筆的錢財付給前來工作的百姓之家,不光養活了朝廷,同時也養活了大宋眾多的百姓。
如果說普惠商號現在關門大吉,那不光是對朝廷的稅收產生衝突,還會對大宋各行各業產生最致命的影響。
普惠商號不是簡單的從事某個行業的買賣,而是采用多種經營,多種製造,聯係上下遊,形成了貫穿大宋的產業鏈,這不是一條產業鏈那麼簡單。
東南的茶葉,西北的羊毛,棉花,北方的手工藝品,河東的糧食,徐州的鐵器,東京城的酒水,等等這些都是貫穿全國的大產業,可以說一旦普惠商號倒下去,便再也沒人能集中起如此龐大規模的產業。
趙禎作為帝王,所了解的東西實在有限,他或許清楚東京城中的普惠商號如何運行,但並不知道那隻是普惠商號中的一個分支,普惠商號的總號控製著整個大宋的商號運行,但隻繳納東京買賣的稅收,至於其他各地的商號則是分彆繳納,這其中可以隱匿的東西太多太多,根本無從查起。
葉安向趙禎請旨,規範西北稅務,實質上隻是將要西北的產業納入規範體係而已,為的是堵彆人的嘴,越是龐大的商業運營,便越需要做到“依法辦事”,免得被人抓住小辮子,得不償失。
東京城外的普惠莊已經轉型,所有的製造技術已經被複製到了西北,普惠莊的匠人也都逐漸向甘涼轉移,隻留下熟練工和負責器械正常運作的匠人。
所有的研發,新設備製造皆不在那裡,葉安並不會告訴趙禎,他自己已將要普惠商號一分為二,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都以轉移至西北。
就連曹家都不清楚其中的秘密,這就是管理權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三年,短短三年葉安和秦慕慕已經完成了產業遷移的第一步,甘涼在賬冊上,在大宋的稅務上並沒有多麼繁榮,可私下裡卻是已有趕超東京城的經濟力量。
若非東京城中的總號壓製,甘涼的產品會以海量的規模向大宋各地傾銷,其破壞力是恐怖的,而葉安並沒有限製甘涼的產出。
在這個時代,任何產品幾乎都能找到銷路,大量的貨物從甘涼運往西方換取財富,而財富時可以囤積的,不像貨物會因長久的囤積導致損失。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甘涼與西域之間已經漸漸的成為不可分割的存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