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儒學不是包容而是吞噬(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552 字 12個月前

不是葉安知曉未來而感到無力,在他的影響下這個時代的許多事物都在發生改變,但可惜的是有些東西根深蒂固,根本改變不了。

格物在大宋興盛了,學格物的人也增加了,但科舉之中依舊全無格物的影子,科學技術仍舊是奇技淫巧,登不得大雅之堂,至於儒家思想依舊統治著這個王朝,除非趙禎這位官家親手打破,否則根本沒戲。

問題的關鍵便在這裡,儒家維係的大宋王朝的統治,他不可能打破儒家的壟斷地位,這也就等同於打破他這位天子的根基。

一開始葉安覺得將格物學納入儒學之下,慢慢發展,徐徐圖之,但他現在卻發現儒學是有極強的包容性,但同樣也能輕而易舉的吞噬掉他所包容的東西。

不少大儒甚至提出儒學駕馭格物,便等同於現實中讀書人與匠人的區彆,匠人永遠是匠人成不了讀書人,而讀書人卻能入仕為官,駕馭匠人,這也算是格物為儒學所用。

這話在葉安看來荒謬無比,狗屁不通,但卻被士大夫階級所認同,甚至連出身寒門的讀書人都認為理應如此。

這下葉安算是看清了形勢,自己永遠也無法融入到儒家之中,就如同格物之學永遠無法融入儒學一樣,自己和那些儒生天生就是矛盾的,也正如儒學與格物之間的關係,雖出自一處,卻又互相矛盾,隻有爭個高低才能名正言順。

想要在大宋推行改革,想要在大宋讓格物出頭,這無異於癡人說夢,葉安做了很多改變,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他失望。

至於那些看好格物之學的人,終究還是以儒學為基礎,“器,道”之辯早已深入人心,格物是“器”為人所用,儒學是“道”指點人心。

這樣的言論充斥於讀書人的圈子,每當這個時候葉安都覺得無力對抗,即便是格物再有用,體現出的價值也隻是“工具”,無法成為正統地位,而學問若是不能成為正統,很快便會被人所拋棄。

如此一來不如另辟蹊徑,在其他地方重新開設以格物之學為基礎的學術環境來,而甘涼與整個西州則是最好的所在。

越是窮困的地方越需要先進的生產力,而先進的生產力與格物分不開關係,葉安相信在那裡格物之學會生根發芽,會不斷壯大,會強大到“吊打”那些不接受包容它的存在。

說到底,還是葉安放棄了大宋,這裡的政治環境與學術環境已容不得改變,但凡是個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大宋需要改變,可與生俱來的製度與那些禮儀相關容不下改革。

範仲淹的改革會失敗,不是因為舉措存在問題,也不是因為執行力度不夠,相反而是舉措多為良策,良政,執行力度很大,從而招致了保守派的瘋狂進攻,傳統儒學都不站在他們那邊,在大宋如今的政治環境和學術環境之下,變法就是撼動國鼎。

至於王安石的變法,雖然舉措不同,力度更大,但結果卻是和範仲淹的新政一樣,當一個人變法失敗可以將責任歸咎於他的政策身上,而當第二個人變法失敗,結果卻相同時,就便是變法本身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環境的問題。

葉安正是看到這些才會徹底失去在大宋推行變法的心思,因為……變法變的是法,卻變不了人心,更變不了利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