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富春先生(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4465 字 11個月前

這他娘的是魔障了?

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當河西學子列舉事實,搬出諸多證據與縝密的邏輯進行辯論時。

這些老儒往往做出不屑一顧的模樣,又大言不慚道:“非有國朝之製,豈來河西之富?非有祖先,何來爾等?朝廷,天子以孝治天下,爾等辯駁之舉既是不孝!”

在邏輯上辯論不過,在事實上輸的體無完膚,在證據麵前還死不認賬,主打的就是一個“不聽不聽,王八念經”,如此態度將一眾年輕的河西學子氣的不行。

眼看著河西學者與學子被這群酸儒給“欺負”,圍觀的河西百姓不乾了,一時間紛紛開口駁斥這些荒謬的理論。

“什麼得道大儒,我看就是一群老糊塗蛋!”

“這般的狗屁言論連我等務工之人都看不下去!”

“說的好,國朝就是這些酸儒太多,才使得朝政迂腐,弊政頻出的!”

“可不是?連我家小子都知曉事物皆在不斷變化,人也要學著改變,不斷提升自己的見識與智慧,這群老糊塗居然還趴在四書五經上,不懂什麼是格物,什麼是知行合一!”

學子是讀書人,多少要知曉尊重“前輩”,但百姓們不一樣,在他們眼中河西的製度,學問都是極好的,是給他們切切實實帶來改變和美好生活的。

自家孩子學的就是河西之學,豈能被這來自國朝的酸儒老朽給詆毀?!

而與此同時,站在人群中的姚鬆卻帶著閆力等一眾手下悄然退走,因為他瞧見了維安司的人出現在這裡,並且目光如鷹般的掃視。

這時候再不走,恐怕就難以走掉了……

回到榷場務,姚鬆滿頭大汗的看向閆力道:“這些酸儒難成大事,反倒是激起河西民憤,這就是你說的好主意?”

麵對這種結果閆力也是傻眼,聽了姚鬆的話茬像是要把責任推卸給自己,一時間低聲道:“卑職也不知這些酸儒竟如此迂腐。”

姚鬆微微皺眉,許久之後猛地抬頭道:“富春先生可曾來了?”

“來了,來了!孫複乃孫武之後,飽讀六經,貫穿義理,久居泰山講學數十年,國朝理學無人無人能出其右!本為國子監直講,此次乃是孫老本意,欲訪格物之學,我等不過是促成此行而已。”

姚鬆大喜,此次孫複本就是個反對雜學之人,格物之學他是看不上眼,何況他之前在朝,還上奏官家說“太學者,教化之本根,禮義之淵藪也。王道之所由興,人倫之所由正,俊良之所由出。”

可見太學的教化與政治是否清明聯係起來,並將之安置到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上。

如今河西重格物而儒學備受打壓,孫複前來必能駁斥,也能把所謂“黃河清,聖人出”這樣的荒唐之言給駁斥的清楚。

……

但可惜的是,孫複此次前來河西完全是衝著河西之學來的,他並不在意所謂的“黃河清,聖人出”對大宋的影響,他在意的是河西之學的本身。

格物在大宋學者的認知中是雜學沒錯,可孫複同樣也認為儒學的本質是包容,河西之學雖重格物,但若能把格物融彙進儒學之中,也非壞事。

孫複一生所追求的便是“不惑傳注”“舍傳求經”,以此做到“義理之辨”,這次前來河西乃是聽了門人祖無擇關於格物之學的言論。

說是格物之學有助於他這位先生完成畢生所求的“義理之辯”,於是他便親自前來,希望河西的儒學大家能夠為他解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