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西夏以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為左右將軍,他們二人皆出自野利部,對拓跋氏忠心耿耿,也是父親當年最值得信任的部下。
看著軍陣不斷的隨著鼓聲變化,衝擊西烈軍的防線,李元昊便滿意的點了點頭,相較於野利遇乞指揮的山界兵,野利旺榮更適合指揮步騎協調進攻,也不愧自己賜予他們二人“大王”的稱號。
地上有陷馬坑,有絆馬索,有鐵蒺藜,這些東西都能被不斷衝鋒的步卒給清理掉,就算是用性命去填,也要給騎兵爭取更多的機會。
當然這些步卒並非是西夏的精銳部隊,相反而是“奴軍”的一種,皆為漢人勇者組成的“撞令郎”。
李元昊非常看重這些“撞令郎”的作用,誰能想到這些漢人在戰場上與黨項人廝殺時一觸即潰,但與他們的同胞作戰起來卻一個個舍生忘死。
當初張元建議自己組建“撞令郎”時,李元昊一度覺得他居心不良,但誰知這些由降俘,邊民組成的漢人奴軍卻驍勇善戰。
隻要在戰後給夠他們賞賜,就能驅使他們在戰前充當西夏大軍的前鋒,抵擋衝殺,減少夏軍傷亡。
張元與胡昊二人在政見上已經越來越不合,但在撞令郎這事上卻極為一致,都覺得漢人一旦被驅使的當,皆能發揮很大的好處。
隻不過這一次有些可惜,近六千人的撞令郎衝向西烈軍,厚重的盾牌早早的消耗掉他們的體力,而地上的陷阱雖然被他們不斷的清掃,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西烈軍也知曉了這些步卒的來曆,並沒有因為是漢人而心慈手軟,反倒從西烈軍的陣線上傳來山呼海嘯的嗬斥聲:“漢奸!”
“走狗!”
“叛徒!”
“漢奸”在史書中原指代的是“漢朝的奸臣”,現在卻被西烈軍延伸為漢人中的奸佞,敗類,叛徒。
隨著嗬斥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兩軍交戰的上空都充斥著這個詞彙,就算兩軍交戰,來自西烈軍中軍的嗬斥聲也不曾停歇。
這個詞是那麼的有“殺傷力”,無論是在千年之後,還是在現在,都有著近乎於剔骨,剜心一般的羞辱,以至於張元和胡昊二人聽了也是忍不住麵紅,這也使得戰場上的“撞令郎”開始變得心虛,戰力大減!
“哈哈!果然是他葉長生能做出來的事,戰場之上無所不用其極,一個詞便能讓朕迅猛無二的“撞令郎”腳下遲疑,果不負“魔將”之名,卻不知朕對這些漢家男兒也是敬重,傳令下去,撞令郎之軍功以十倍計!告訴朕的“撞令郎”們,漢家不要他們,朕卻待其為國人!”
李元昊三言兩語便化解了當下的尷尬,胡昊不禁大禮拜下:“臣替這些漢家兒郎謝陛下恩典!”
但張元卻知道,這是李元昊的黔驢之技,此舉雖然能讓“撞令郎”們一時提氣,卻無法磨滅葉安種下的屈辱,當然也讓西烈軍的戰意更為高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