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兵出蘭州(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434 字 11個月前

北方的冬天很難熬,不過河西卻很好,街麵上是一個個穿的如同小熊似得的孩子在瘋跑,雖然臉頰被凍得紅撲撲的,但身上的衣服卻是很厚,很暖和。

街麵上的路人也是,厚厚的棉衣成為了禦寒必備衣物,若是家中殷實些便會在裡麵再穿上一層毛衣,厚實得很。

現在的河西得益於新疆府的存在,棉花產量一直不低,不光能供給河西所需,就連賣給宋遼夏都是綽綽有餘,這東西產量高,隻要有合適的土地,棉花並不會短缺,而羊毛也不缺少。

有了毛衣毛褲,再配上棉衣棉褲,這對於常年與風雪和寒冷對抗的人們來說便已是相當不錯的禦寒之物。

得益於葉安對河西政策的改變,大量原本準備賣往黨項與大宋的貨物轉為內銷,價格下降不少,但也讓部份商人出現了虧損,但好在這種虧損並不嚴重,大政府甚至給予了一部分補貼,沒辦法誰讓河西有錢呢?

若是換做其他的王朝或國家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對商賈不打壓便是不錯的了,還拿錢出來貼補?瘋了嗎?!

但河西就是這麼做的,因為河西的商賈不光向大政府交稅,還提供了大量的崗位給百姓,此時的河西已經形成了一種屬於自己的工商業製度,也形成了就業與循環。

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是真實存在,存在於大政府的數據之上,每年來自街道管理衙署的數據都在明確的反應出這一點,而這也是宋遼夏三國都沒有的東西,一切的一切皆因河西的製度不同,方向不同,走上了一條完全區彆於封建製度的道路。

雖然沒人點破,可封建製度正在被河西所拋棄,人們已經習慣了沒有皇帝的生活,習慣了官員與大政府的存在就是在維護河西當下的生活,所以人們擁護河西,擁護大政府,也擁護葉安這位“聖人”。

白虎聖府已經成為涼州城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很多人前來河西第一件事便是去往大政街上遠遠的看一眼這做河西的精神所在,人們把大政府看作是河西自己的朝堂,把白虎聖府看作是他們的領袖所在,活生生的創造出了一個行走在人間的“聖人”。

於是當這位“聖人”打算對黨項人動手之時,河西上下的報紙都用最大的版麵印出一句話“東征黨項,收我故土!”

黨項在河西的東麵,河套也是漢家故地,葉安與河西一直明確表示自己的身份屬於漢家,是漢家的延續與傳承,也是大宋的一部分,所以這句話並沒有錯。

而此舉打出了大宋的旗號,也就意味著大宋沒有辦法阻止,宋廷隻要敢阻止,那必定會被天下人所唾棄,自家不行,河西為了漢家乾坤一輿而出征黨項還不行?

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何況宋夏之戰,三戰三敗,國朝上下深以為恥,河西東征黨項讓一部分熱血男兒為之叫好,甚至出現了一部分人積極前來河西投靠的行為。

可以說,東征黨項是河西一次巨大的宣傳,同樣也是對宋廷的一次陽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