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高效運轉的大政府(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4122 字 11個月前

識字的人就能讀書看報,河西的報紙和書冊相對大宋和遼朝來說實在是太便宜了,沒辦法,這裡有著最先進的印刷以及造紙工廠,有著最強大的珍貴書籍,想要看什麼書都能被翻印出來,不光在河西販賣,更是不遠萬裡的買到大宋和遼朝。

印刷質量好,書冊便宜,就連紙張也是遠超大宋的,什麼澄心堂紙,金粟山藏經紙,蠲紙,新安皮紙、四川麻紙、天台玉版紙應有儘有。

隻要你所需,那河西就能造的出來,還能大量出售,比大宋本土紙張還要便宜,如此物美價廉的紙張誰會去用大宋自己生產的?

書冊同樣也是如此,河西的書冊不光用紙考究,更是加裝了硬質書皮,以針線裝訂的方式取代了膠水,更為結實牢固不說,印刷質量也是一等一的好。

所以在大宋和遼朝,賣得最好的書冊紙張都是來自河西,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河西的書冊價格不斷降低,因為有了足夠的利益空間,沒有必要再從河西百姓的頭上榨取財富,更重要的是,大政府對售賣的書冊紙張有著重稅。

這所謂的重稅在於針對溢價,也就是說賣出的書本,紙張單價越高,所要繳納的稅收便越重,相反,如果買的便宜在不會虧本的情況下賺取少量的利潤反而是最為劃算的。

那些刊印,造紙的工廠當然知道該如何取舍,就連小作坊都在遵循這一點,何況是大工廠?!他們完全可以提高對大宋和遼朝的售價來賺取更多利益嘛!

書本,報紙,紙張的價格便宜了,知識也就便於傳播,讀書開智,讀報明理,這以成為河西人的共識,就連興慶府也在涼州府百姓的不斷湧入下開始發生悄然改變。

黨項人的觀念在不斷改變,這些河西百姓在抵達興慶府後便以最快的速度再接管這座城市,他們的速度比河西的軍隊更快,更柔和,但卻更具毀滅性。

工廠在不斷建立,百姓在不斷的進入其中,黨項人很快發現糧食根本就不用擔心,而錢財隻需要進入工廠或是店鋪中做活計便能賺取,且每月最少有近兩貫錢!

更加讓他們驚詫的是,做工不光給現錢,還規定了最少要給多少,這居然是法!是河西的法!

黨項人的三觀就這樣被徹底顛覆了!

都是人,憑什麼河西的百姓能做自己不能做?黨項百姓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勞動大軍,以至於一些家族龐大的人家舍棄了放牧,讓更多的人進入工廠做工賺錢,牧場轉場的問題很快便得到了解決。

而此時河西大政府再次發出公告,牧場依舊可以放牧,但一定要按照官府指定的地方進行轉場,給草場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黨項人是古老的遊牧民族,豈能不知這種規矩?但他們從未想過官府居然會製定法律來管束,任何人不得違反,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以往每年因為牧場的爭奪打死打傷的黨項百姓可不少,現在好了,不光有官府劃分牧場,還有專門的律法來管理放牧時間和轉場,這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河西官府再一次贏得了黨項人的民心,至於那些在背後煽風點火的人,銳士台已派人悄然處理掉,並沒有驚起任何波瀾,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就算是街坊四鄰也隻是聽說這些人離開了興慶府,去往彆處自謀生路……

而這就是政府製度高效運轉的結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製定律法,預防問題再次出現,最後形成製度!

對此葉安尤為滿意,也誇讚裴承文進步的速度驚人,這個半百之齡的老頭跟上了河西的發展,並且培養出不少有膽有識的年輕後輩,比之大宋臃腫,腐朽的官僚機器要好的太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