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遷徙的狂潮(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839 字 11個月前

河西開始了一場大遷徙,一場誰也阻擋不了的遷徙。

而作為官府,河西大政府在首批搬遷的過程中也為百姓提供了最大的庇護,乾糧,水源,路上的休息地,以及安全的環境都是大政府的責任。

可以說這並不是漢家曆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但卻不可否認,這是漢家曆史上遷徙規模龐大,同時最有條不紊的一次集體行動。

三十萬人,這是涼州府統計出來願意參與遷徙的人口總數,這座龐大的城池一下少了三十萬人,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人口前來填補空缺。

所有的公共設施包括街道,城牆,水渠,房屋等等都是完備的,同時還有大量的民房,店鋪,工廠出售,可以說隻要有人來填補這裡的人力空缺,很快就會重現這座城池的繁榮。

雖然比不上重新修建的興慶府,可一定比西北的其他城池要繁榮昌盛!

於是在涼州府大遷徙進行的同時,葉安以白虎聖府的名義發布公文,允許並招攬西北各地百姓前往涼州府,且不分種族,無論是漢人,黨項人,契丹人,回鶻人,大食人等等,隻要願意在涼州府落戶,那官府就會將他們的戶籍定為河西人氏。

這可是一件極好的事,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隻有戶籍落在河西,才能在河西的工廠中拿到最低工資,否則沒人會管你乾了多少,比彆人少拿了多少。

河西現如今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幾乎和所有美好的事物聯係起來,每年前來河西求學的大宋學子就不知多少,這裡有最好的學校,有最好的老師,更有最全麵的書籍和智慧。

就連這裡的百姓都非是目不識丁的愚人,相反一個街邊下棋的老者可能就是一位大儒,河西的官府甚至願意花錢養著這些人,隻要他們能獲得官府授予的教授職銜。

而百姓也能侃侃而談許多“國家大事”,如此環境之下簡直是文化聖地!大宋的文治與之相比都略顯不及這是葉安多年經營下來的好處。

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如此河西怎能不讓百姓擁護,怎能不讓天下人趨之若鶩?!

而這也造就了河西與大宋之間的另一個矛盾,即大宋百姓不斷前往河西,或是求學,或是做工,而河西不管他們回不回去,一律予之落戶在籍。

來的人願意落籍河西,河西也願意接受,雙向奔赴之下人口劇增,但此消彼長,大宋西北的百姓不斷流失,臨近州府的官員更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河西顯耀一時的涼州府開始大肆收攏百姓,當然會有更多的人前往,大宋西北再次掀起一番移民狂潮,這波潮流來的如此迅猛,以至於河西軍伍都必須出動,為的是查明來人的身份,避免出現敵軍混雜其中引發邊釁。

主要關隘皆以設防,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大事,但大宋這邊的反應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政治上,來自朝廷樞密院以及中書省的“二府”文書如同雪花般的落在葉安的案頭,措辭之嚴厲,威脅之凶狠嚇得他直接無視……

百姓是用腳投票的,大宋留不住人關自己何事?

西北官員誰敢禁止百姓前往河西?越是禁止,偷渡來河西的人便會越多,他以下令河西兵卒不得越界一步,但隻要有人抵達河西之土,便必須予以保護,以彰河西威武!

事實證明想要攔住人奔赴美好生活的行為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光西北百姓前來,就連一些關中百姓也逐漸出現在了河西,關中可是漢家故地,能讓百姓舍棄故土而來,足以說明河西有多麼吸引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