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軍校生們搖了搖頭,這時候城牆的攻守雙方已經易主,宋軍再通過狹窄的登城樓梯向上攻打城牆已經沒有勝算。
儂智高的大軍全部壓上,不斷的占據著城牆上有利位置,並且已經有突擊隊在往城門方向進攻。
隻要城門一開,那這場戰爭就快要結束了。
但令軍校生們意想不到的卻是,邕州城的東門居然主動打開,一群士兵衝出城外,軍校生中的臨時班長張凱勝不由得捂住腦門:“邕州城完了,前麵還在激戰,後麵的城門居然打開,不用說邕州知州陳珙逃了!”
邊上的邵文傑長歎一聲:“虧得都監李肅在城中死守,力戰不退,哪知這陳珙居然是個慫貨,這便率軍而逃,他一逃,連依托房舍反攻的機會都沒有了,大宋文人的骨氣呢?!”
“骨氣?有幾個大宋文官敢於一戰的?又有幾個能同疆土州城麾下將士共存亡的?身為州尊,父母官,居然能棄百姓與不顧,這樣的人就不配主持一方州府!”
張凱勝的話說出了軍校生們的心聲,他們在河西所接受的教育,價值觀,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都在告訴他們一句話,儘職儘責!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已經烙進了河西學子的腦袋裡,身為軍士要舍生忘死,身為官員要對得起治下之民,公務之員要對得起大政府和百姓期待。
這就是河西多年來一直在培養學子的方法。
當已經習慣了河西的價值觀後,再看大宋的文官也好,武將也罷,天生的就會產生一種排斥。
但陳珙的逃亡並不順利,或者說圍三缺一永遠是攻城的最佳方式,所謂圍三缺一並非要讓守軍從缺口逃走,而是給他們營造出還有一條逃生通道的假象,讓他們不必死戰不退。
人隻要有了退怯之心,哪怕隻是一點點,戰力也會極具下降。
而所謂的缺一之處自然不可能真正讓敵軍退走,儂智高此戰不光是要奪取邕州城,更是要消滅宋軍的有生力量,若讓陳珙帶人逃了,難道讓他去往其他州府繼續同自己周旋?
這一點青秀山的軍校生們最清楚,果然,隨著邵文傑的手指方向,儂智高的伏兵如潮水般出現,以兩麵夾擊之勢封鎖潰軍退路。
不用說躲藏在其中的陳珙必定在劫難逃,有城池防禦的情況下宋軍都不是部族軍的對手,更不用在城外了。
很快陳珙被擒的消息便傳到了儂智高這裡,而他果斷的命人把消息散播出去,一時間邕州城四處響起“邕州太守被擒!爾等速速歸降!不害無辜!”的聲音。
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守軍以無再戰之力,而力戰不退的李肅也被部族軍用套索生擒,就算手中兵刃被打掉,他也撲上前去用牙齒咬掉了一個倒黴部族軍的耳朵。
但越是如此,越得到了部族軍的敬重,就連儂智高都下令優待如此忠君報國之士。
忠勇之士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受到旁人的敬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