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足與謀(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923 字 11個月前

占邕州城後,儂智高正式遷都於此,且並沒有采納葉安在來信中給出的意見,保持低調,而是高調的自稱“仁慈皇帝”,年號“啟曆”。

至於政治製度也不可能效仿河西,而是采用了大宋的朝製度封官建政,他想要用這種方法強化統治權無可厚非,但大可不必采用大宋的製度。

但他不光采用了,還連同那些糟粕也學了過來,大肆冊封官員,尤其是文官在他的南天國被授予了很多權利,而武將同樣也被削弱。

這一舉動讓收到消息的葉安大為失望,對於現在的儂智高以及他的南天國來說什麼最重要?當然是軍武!

剛剛在邕州站穩腳便開始積極的籌備自己的登基大典,這樣做雖然能團結和穩固自己的占領區,但對於大宋來說同樣也是挑動神經的巨大威脅。

打不過交趾那是因為交趾多山,地形複雜,宋軍還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在瘴氣之地作戰,勝也拿不到什麼好處,敗卻可能名聲掃地,落了大國威儀。

但不打,不願交惡交趾,並不代表大宋能夠容忍儂智高割去自己土地,並在邕州建元稱帝的行為。

你儂智高什麼水平?竟讓敢跟漢家帝王平起平坐?!

儂智高並不了解真正的大國博弈和政治局勢,現在的他雖然登基稱帝,但也知道南天國太小了,國小則地狹,地狹則人少,人少則不能戰!

於是他在登基稱帝後便立刻大赦境內所有囚犯,沒錯,就是大赦所有囚犯,無論是何罪行,皆數大赦!

這在葉安看來同樣又是一步臭棋,大赦天下你就好好的大赦天下,有必要把牢房中的那些重刑犯都給大赦了嗎?

重刑犯是什麼?

不光不是人,更是讓社會不安的動蕩因素!有一部分擴充到了軍隊這無可厚非,可是更多的流落到社會上隻會讓剛剛遷都邕州城的南天國更加動蕩不安。

儂智高殺了陳珙,王乾佑,李肅被送到了河西軍校生的營地中,算是保全了性命,張立被他割掉一隻耳朵扔出邕州城,連夜逃向了廣州番禺。

看著手中的書信,葉安沒有看到儂智高欣欣向榮的南天國,反倒是看到了他曇花一現的衰敗。

是,儂智高的部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兵員頓增至一萬多人,可他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戰爭不光打的是兵員多少,武器裝備,更是打的錢糧馬匹和後續消耗。

就連河西的軍校生都明白,一個人想要不被打倒重要的不是他能打幾拳,而是看他能挨上幾拳而不倒下!

李元昊就是這麼倒在河西的不斷衝擊之下,在一個國力強大,基礎雄厚的帝國麵前,儂智高的南天國也要麵臨同樣的問題。

否則他的軍隊和部族勢力很快就會變成一碰就散的沙包。

將手中的書信放下,前來開會的文同與柳永已經在座位上坐下,警衛端來茶水放下便轉身離開。

指了指書信,葉安苦笑道:“本以為這儂智高是個有腦子的,沒想到還是同那些造反的人一樣,目光短淺之輩!”

文同微微搖頭:“大宋治下,起義不斷,他這以算是最好的一個了,能建元稱帝,也算是讓趙宋頭疼,咱們又能把東西買過去,何樂而不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