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的效率非常高,在狄青與徐用章跟隨商隊南下後,大政府就已經開始配合著向大宋派出使者。
之所以這麼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掩護河西在南方的活動,讓大宋放鬆警戒之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再儂智高的身上。
至於人員,武器裝備,所需的特殊器械等等早已在狄青與徐用章離開前就已經出發。
大政府效率高但也需層層審批,背書,留檔,而銳士台的速度則更快些。
大政府的後勤司也是相對獨立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們與銳士台以及涼州快驛同時行動,將成都府變成中轉站,沿著水路和烏蒙山向大宋西南運輸。
狄青和徐用章離開時裝作商隊的模樣跟在了真正河西商隊的後麵,不遠,也不近,距離感剛好。
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商隊裡有什麼,外麵看上去普通的板車,但隻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板車的重量相當驚人。
隻要有人查驗,就會發現板車上運的都是一袋袋糧食,隻不過不能向下繼續探索,否則就會看見糧食下麵的板條箱。
河西最先進的火槍,火藥彈,盔甲,兵器全部都有配備,並且狄青還帶了一個連的人。
這一百二十人有的裝作商隊的車把式,力夫,有的則是偽裝成順路南下的路人,當然還有一部分在河西的時候便偽裝成雜役之類的不起眼小人物,從容進入了其他商隊之中。
這些商隊都是正經商隊,就連他們也不知道後麵跟著的是狄青這位河西猛將,以及徐用章這個情報頭子。
可以說狄青的這一個連足以對付一支大宋滿編的廂軍,甚至是禁軍……
一路上狄青都沒看見徐用章的人,雖然不喜歡他這個情報頭子,但對於銳士台的人狄青卻頗有好感。
他在軍中與那些人打過交道,戍邊時他需要了解大宋邊州的情況和防禦部署,親眼看到守城士兵的模樣,軍中上下極力反對,唯有銳士台的人精心設計,為他喬裝打扮做掩護。
用他們的話來說,雖然反對如此冒險之舉,但他們是解決問題的,想儘辦法也會幫助將軍解決問題。
從那之後狄青便知道銳士台的人幾乎都是執行能力很強的人。
這些人純粹,忠心,對河西有著無限熱忱,對河西百姓更是不計代價的幫助,甚至連狄青自己都覺得相比之下這些人更加純粹。
抬頭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徐用章,狄青頗為不屑,銳士台那些純粹到可愛的銳士居然在這貨手下做事,想想也覺得可悲。
徐用章並沒有睜開眼睛,但卻仿佛感受到了狄青的眼神,緩緩開口道:“某家一直很好奇,為何你對我有如此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