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教主,雄才大略,在神教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絕頂人物,除了寥寥數人,其餘皆不及他。在他治事期間,教中同時有五名化身境魔修,他本人是化身境中期大成,距離後期隻有一線之隔。其餘四人,兩個是他的親傳弟子,兩個是他的得力助手。神教事業蒸蒸日上,當時,據說在謀劃奪回玄陰山,很多棋子都布了出去。
“但後來,教主接了一封玉簡,也不知道是什麼消息,把四個化身境魔修叫過去,簡單交代幾句,便獨自離開總壇,出荒死地帶,不知去了何方。此後數十年,一直沒有音訊,直到大約八十年後,燭龍大人突然虛弱,神教這才知道,教主已經隕落在外。”
“一開始,消息隻是四個化身境魔修知道。這四人,想來兩位神使也聽說了,就是左、右神使和金、白法王四個,也是近來神教格局的源頭。據說,這四人當時爭吵十分厲害,兩人主張外出尋找教主遺物,兩人主張從四人中選取一人,與燭龍大人融合。
“這一點,是神教保證傳承有序、局麵穩固的一個辦法,若是教主隕落在外,可以由化神境魔修直接與燭龍大人融合,成為繼任教主。
“其實,讓俺老金說,後一種辦法是最好的,前一種純粹是感情用事,連教主他老人家死在哪裡都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等找到了,還不知道多少年以後,這時間教中之事誰來管,外敵趁機打來又如何應對?
“可惜,當時的右神使和白法王,就是前教主的兩個得力助手,出於私心,知道自己在教眾中的基礎不如另外兩個,便拿對教主的感情當借口,就是不讚成立即選人融合燭龍大人,說那樣的做法成功率極低,對燭龍大人也有危害,還是派人去尋教主遺物為好。左神使和金法王,也就是前教主的兩個親傳弟子,被兩人拿捏住要害,隻好同意先派人尋遺物,把融合燭龍大人之事押後。”
“這一拖,就過了很多年。那一代的左神使與金法王,兩人兄弟情深,在教中大事上相互配合,又有教主親傳弟子身份,深受教眾愛戴和信任,故多數事務都是兩人拿主意,那一代的右神使和白法王情知無法匹敵,故除了阻攔融合燭龍大人一事,其餘諸事皆聽任兩人決議。
“為此,那一代的左神使和金法王也不好強行打壓這兩人,幾百年下來,這兩人憑借化身境的實力,也都各自培植起自己的班底,漸呈尾大不掉之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個化身境修士壽元越來越少,左神使和金法王兩兄弟年紀略小,但也隻比右神使、白法王小三四十歲而已。
“雖然,左神使和金法王也能等另外兩人隕落,再去收拾他們各自的勢力,但考慮神教的大局,也不能使用太過激烈的手段,如此,時間未必足夠。兩人思來想去,後來想出一個主意來,就是從神教後繼有人的角度,舉行涅盤祭祀,幫助傳燭龍大人恢複元氣,然後擇取一名聖核境大圓滿魔修,由燭龍大人強行提升至化身境,確保神教始終能有頂階戰力。
“這比與燭龍大人融合,成功率要更高,當然對人選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不過,此事關係神教大局,再是機會渺茫,總要一試。另外兩人也不得不同意,隻是對選取何人,提出異議。後來,雙方商議,各選一人,在總壇決戰,勝者當選。
“右神使一方,選的是此人的二弟子,基礎紮實,修為淵深,五百年而聖核境圓滿。左神使一方,選的則是此人的八弟子,驚才絕豔,後來居上,三百年而聖核境圓滿。說實話,若是事情順利進展,兩者公平決勝,無論誰贏誰輸,神教的矛盾都能解決掉,也就沒有後來的這些事,對神教自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可惜,問題就出在這人選身上了!”
“出在誰身上?自然是左神使的八弟子。此人畢竟年輕,越過自己的七個師兄姐不說,也淩駕於金法王的五個弟子之上。本來,雙方長輩商定了人選,底下的諸人就算心有不滿,為了大局,還是會勉強接受的。
“問題在於,這個八弟子風流多情,很早就看上了金法王門下排名第十的一個女弟子,兩人有所接觸,但這名女弟子對這左神使八弟子並無特彆情意,故一直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這八弟子被選為決戰人選後,自認為勝券在握,乘機向自己師父提起此事,名義自然是雙方聯姻,平衡利益,照顧金法王的情緒。左神使沒有多想,一聽此意,也覺是個不錯的主意,便向金法王提出。
“金法王對此也很讚同,就把事情與這女弟子說了。女弟子心中不願,但既然恩師有意,又確實於兩家的合作有利,也就點頭同意了。事情到了這裡,雖說有一些瑕疵,但也還過得去。
“然而,這世上的事,總不是一廂情願的。左神使和金法王這邊打著主意,右神使和白法王那邊,卻鉚足了勁兒尋他們的錯處,正好在此事上尋出一個空子來。”
“這金法王的大弟子,也是聖核境大圓滿修為,對於師父不給自己機會,而直接同意讓左神使的八弟子上,頗為不滿。此人性格外向,有時忍耐不住,不免向親近的師弟師妹和下屬透露。後來,一眾師兄弟又得知師父還把十師妹許配給那八弟子,心中更是不忿,紛紛找這大師兄訴說不滿,又把這大師兄的恨意加重了一層。
“不過,他也知道,這八弟子與右神使二弟子的決戰,關係左神使和金法王兩係勢力的興亡,所以雖然時常吐露怨言,卻也不敢造次。金法王知道對他有些不公,故對他發泄情緒的行為,也隻作不知。
“然而,此事卻讓那右神使探聽到了,他敏銳地意識到其中的機會,便通過一個中人,買通金法王大弟子與那八弟子的婚事,讓他吃個癟,也算出一口惡氣。
“這事相對於進階化身境、執掌燭神教,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這大師兄也沒有往深裡想,隻是覺著確實可用來滅一滅這八弟子的威風,省得他以為自己吃定了金法王這一係門人。所以,他一琢磨,想出一個極佳的主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