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轉瞬之間,春去秋來已悄然更迭了十個春秋。
在這段時光的長河裡,金葫島上的一草一木似乎也在默默見證著周家的成長與變遷。
此刻,在周家雄偉的大殿之中,一場盛大的家族聚會正在舉行。
孔穎,這位周家的代理族長,穩坐於首座之上,其左右兩側則彙聚了周家當代的所有築基之士,而她的身後,則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祖——周天命,他以一種沉穩的姿態靜坐在那裡,仿佛是整個家族的守護神。
今日,正是周家每五年一度的家族大會,其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深入了解家族當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規劃藍圖。
“此乃金葫島上最新的族人名錄,”孔穎手持一份珍貴的玉簡,聲音洪亮地宣布道,
“據最新統計,我們共有族人兩百一十三位,其中周家凡人數量也達到了兩百有餘。
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有五位紫府散人以及二十五位築基修士,其餘族人則皆為煉氣期的修士。”
周文遠當初攜帶著一百七十多位族人來到此地。
這其中,有一部分族人是專程前來締結婚姻並繁衍生息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族人所繁衍出的兩百多位凡人後代,正逐漸成為周家血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幸運的是,修士們孕育出具有仙根潛力後代的概率相對較高,竟達到了驚人的兩成之多。
經過數十年的平穩發展,周家已經成功培育出了四十多位仙苗,這是周文遠極力鼓勵家族中的修士們娶妻生子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來,每一位仙苗的誕生,都是對家族未來繁榮昌盛的寶貴貢獻。
然而,並非所有的煉氣期修士都願意承擔生育後代的責任。
一方麵,生育可能會消耗修士體內的精元,從而影響到他們衝擊更高境界的可能性;
另一方麵,周家的仙苗自幼便在家族學堂接受教育,他們被教導要堅定地追求修仙之路,久而久之,這種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使得許多族人對此持保留態度。
好在上一次周文遠重返家族時,他向族人宣布了一項新的族規,旨在增加修仙者的數量。
這項政策有效地扭轉了許多族人的觀念,使得金葫島上的族人數目得以迅速增長。
儘管如此,金葫島族人的增長速度實際上並不算快。
相比之下,位於葫蘆沙域的龍興綠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經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金葫島。
按照目前的趨勢,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五十年,恐怕將難以滿足族人們日益增長的修煉需求。
周文遠當初留下的靈石大多被用於激勵家族仙苗的誕生。
原本不足一百位的族人,如今已繁衍至兩百多位,足足增長了兩倍有餘。
這樣的增長,不僅得益於修士們對於家族未來的信心,也是周文遠精心籌劃的結果。
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三到五位仙苗誕生。
隨著鳳鳥宗晉升為金丹勢力之後,他們曾明確表態,不允許周家擴張領地,否則將會采取嚴厲措施。
麵對這樣的壓力,周家並未選擇在葫蘆沙域進一步發展,而是選擇了另一種道路。
就這樣,無論是葫蘆沙域還是龍興綠洲,周家都在平穩中度過了數十年的光景。
從葫蘆沙域遷徙至南海,對於族人而言,需要耗費大量的靈石,這對於家族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
因此,不如將這些資源投入到鼓勵金葫島的族人娶妻納妾上,以此來確保家族血脈的延續和壯大。
孔穎也曾認真思考過公開招募外姓修士的想法。
憑借周文遠當年大敗馮家時所展現的強大氣勢,定會吸引眾多修仙者前來投奔。
然而,這些通過招募而來的修士往往缺乏對周家的歸屬感,在遇到重大危機時,很難指望他們能堅定不移地站在家族一邊。
更甚者,還可能存在敵對勢力派遣的奸細潛伏其中。
基於這些考慮,孔穎很早就放棄了這一計劃。
正是因為這樣的決策,周家的族人更加團結一致,彼此之間的信任和依靠也更為牢固。
周逐薇緩緩站起身來,如實彙報道:“穎兒伯母,我們目前在金葫島上共種植了一千七百畝的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