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鬆聞聽此言,陷入回憶中。
眾人其實也納悶很長時間了:為什麼懷疑樞密使於應?當時的季文季大人當屬揚州刺史,可以說一文一武,絲毫不搭邊,怎麼就風馬牛不相及的能扯上關係,還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根據向鬆的描述,一條若隱若現的線索就這麼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當時朝中上下因為鹽政變革鬨得整日不寧。江南士族當時仗著鹽在手,權在手,錢自然在兜,那是連朝廷政策都不放在眼裡。就連知烈帝想要動鹽業,怕牽一發動全身,耽擱了進度,改革失敗。千挑萬選之下,才找到季文這麼個智勇雙全又無家族拖累的官員。
當時在王丞相的力捧,樞密使死命阻攔之下,知烈帝還是批複了江南鹽業改革的折子。這其中多少驚心動魄就不提了。隻是在季文回城的時候,那時候還在京城做一名不起眼小官的向鬆,曾經見到令人驚心的一幕。
那天,向鬆在老師家吃完飯又討論了點事情,走的很晚了,下人遞給了他一盞燈,上麵有丞相府的標誌,這樣查宵禁的衙役見到這樣的燈籠能放一馬。向鬆當年官小位卑,想的是家中將來萬一有啥事情需要晚上出去,有了這個燈籠就相當於免責了,乾脆出了相府,吃滅了燈,自己溜溜達達往回走。
走到樞密使前麵的胡同時,尿急,乾脆停了下來,準備在胡同口背陰的地方方便一下。停下來的時候,發現有人悄悄翻進了樞密使府。院中明明有燈光,但是始終沒動靜,向鬆就明白了此人應該就是樞密使府派出去的人。
後來,朝廷收到地方官上報,季大人遇害。向鬆原本也沒想把兩件事情放到一起,隻是聯想到於應對鹽政改革的反對,心中暗暗留了一個心眼。
真正起疑的是向鬆後來無意間得知,當時揚州當地的一個小官吏和於應有關係,他曾經在酒後炫耀曾經幫於家做過一件大事兒。事實上這位小官吏出身江南士族,盤踞幾十年,從未出過江南之地,能辦的事情估計就在這個範圍。可惜等向鬆有能力調查這些事兒了,那個小吏的墳頭草都老高老高了。他兒子現在接手了職務,但是隱去查過,什麼證據都沒留下……
凡此種種,都是小事兒,全和江南、於應有關係,向鬆就不得不懷疑了。可是,卻始終苦於沒有證據……
窩火!這就是向晴鳶聽完向鬆懷疑於家理由的感受。這純屬於話到嘴邊忘了;飯要入口了桌子翻了……
“爹啊,憋屈不?”向晴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