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午?不,最多也就兩節英語課的時間,蘇楠把一學期的數學就複習完了。
對於這種人,李鴻鵠一般稱之為怪物。
拿過數學書,隨後翻了一頁,問道:“什麼叫充要條件。”
“充要條件即充分必要條件。意為,如果能從命題A推出命題B,而且也能從命題A推出命題B,則稱A是B的充分必要條件,且B也是A的充分必要條件。
”“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則A是B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必要不充分條件。”
“舉個栗子。命題A:這個三角形每個內角都為60°。命題B這個三角形是一個等邊三角形。則命題A是命題B的……”
“再舉個栗子。命題A:他叫李鴻鵠。命題B:他是個煞筆。則命題A是命題B的……”
苟日的蘇楠,我幫你抽公式,你拿我舉例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鴻鵠越抽越是心驚,不是說蘇楠對知識點掌握的有多好,而是蘇楠那種舉一反三,令人豁然開朗的能力。
他並不是單純在背公式,而是將這些定理公式化用為生活中的各個小例子。
有種將知識融會貫通的先導理念。
李鴻鵠不知道蘇楠的這種複習方法叫費曼學習法。
也被稱作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1.學習這個知識概念;2.向彆人複述這個概念;3.糾錯重新學習;4.回顧與精簡。
人腦的潛力是無限極的,哪怕是愛因斯坦也隻開發了自己大腦潛力的20%,已經令人高山仰止,難以望其項背。
蘇楠所做的無非就是將原本繁亂無章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歸納整理罷了。
就像一個淩亂的房間,你想找某一件東西,運氣好了,一翻就找到了,運氣不好,找一輩子都找不到。
而經過整理收納並貼上標簽的房間,你可以通過題目精準確定知識標簽,迅速查找到儲存該知識點的那個匣子。
至於那些智商變態的天才,他們整理的這間知識小房間,也叫做——記憶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