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異常的傳導效應(2 / 2)

超神級學霸 一桶布丁 13713 字 9個月前

就這樣華夏的整體算力還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如果不是因為模型使用暫時不允許引入外網算力,估計全球的算力都能被爆炒一波。

這些都是蘇立行在飯局上聽到的消息。

畢竟對於各大產業動向,銀行的那些代表們都表現得極為敏感。

比如現在如果有人想投資超算中心建設,銀行在做貸款審批的時候,就會寬鬆一些。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喬澤這款模型的橫空出世,讓材料研究的試錯,完全可以靠算力來解決。研究院往往可以大著膽子計算各種極端性質的可能性,最多也就是浪費些時間跟算力。

哪怕是花一周時間,得到一個暫時不可能實現的結果,也是有價值的。

結果他女兒竟然說這是破模型?

喬澤把這丫頭都慣成什麼鬼樣子?

“橙子,你怎麼說話呢?什麼破模型?你以為我找伱乾嘛的?西林這邊希望我們立橙能夠建設一座大型的材料製造、集散基地。你以為這是看在誰的麵子上?”

“破模型又不是我說的?是喬哥說的。”

“人家喬澤有那個資格說,你也有嗎?咋了?這模型你也出力了?”

“嗯,我幫喬哥按肩膀了。喬哥說了,都是我幫他按得好,他的思路才能順暢,你又做啥貢獻了?再說,我跟喬哥平均一下,成就不比你大?”

“噗……”坐在一邊的女保鏢實在沒忍住,笑出了聲。

然後快速忍住,但有些辛苦。

“對不起,剛想到點事。”女保鏢連忙道了句歉。

但也還好這個插曲,讓這對冤家父女,開始回歸理性,沒有繼續無厘頭的爭論下去。

“等等,你剛才說想要建設一座大型材料製造、集散基地?哦,你把我叫出來就是為了這事?”當智商開始回歸,蘇沐橙也快速抓住了重點。

“嗯。”蘇立行沒好氣的點了點頭。說道:“我不太確定這件事能不能做。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

“什麼聽我的意見?你還不是想聽喬哥的意見,又拉不下麵子去問,所以讓我幫你問問嘛。你們這些人,真是的。都一個樣。有什麼事不能直接說嘛。”蘇沐橙白了蘇立行一眼,說道。

這種事她最近遇到的太多了。

好像全世界都覺得喬澤不好打交道,然後把主意打到她身上。

如果不是現在她恰好樂在其中,根本懶得管這些閒事。

不過終歸對麵是自家老爹,雖然嘴巴上不客氣,但行動還是很支持的,蘇沐橙直接拿出了手機,然後問到:“蘇先生,請問,這材料基地多大規模?”

“規劃中大概一萬畝,分成三期開發。其中廠區跟專業的倉儲、物流園跟配套生活區占比大概是4:5:1。”

“等等,多少?一萬畝?一畝地是666.66平方米吧?那一萬畝豈不是666.66萬平方米?6.6平方公裡?我們學校占地都還不到五千畝呢!蘇先生,您是最近搶銀行了?哪來這麼多錢?”

蘇沐橙抬起頭詫異的問道。

畢竟是學數學的。

雖然做數學研究,蘇沐橙覺得她還是差了些。

但算賬這塊,速度還是極快的。而且準確率極高。

“搶銀行?是人家搶著要把錢貸給我們!而且會有地方國資投資的。”蘇立行瞪了蘇沐橙一眼,解釋道。

“切……”蘇沐橙不屑的看了眼蘇立行,然後衝著手機說道:“豆豆,把剛才我爸說的重點總結一下發給你爹,記得優先級設置最高,蘇先生在等回信呢。”

“放心吧,親愛的媽媽。豆豆保證完成任務。”

手機上即時顯示出的這串文字,蘇立行雖然看不到,但對於蘇沐橙的操作卻讓這位老父親大受震撼。

“你的手機還可以這麼操作的?”蘇立行看著女兒手中跟他差不多的手機,疑惑的問道。

都是有為之前送的款。

雖然他的也搭載了群智小助手,但顯然沒有這種功能。

“當然,我這部手機的智能助手可是喬哥親自幫我設計的。你以為跟你們的大眾款一樣嗎?這麼跟你說吧,如果是在公眾場合,我距離它超過三米,它都能大叫救命的,你的能行嗎?”蘇沐橙得意的說道。

蘇立行撇了撇嘴,他相信了。

因為當蘇沐橙說這番話的時候,她旁邊的女保鏢明顯欽羨的看了眼那部手機。

顯然平時沒少見識過這款手機的妙用。

從這些細節上看,喬澤對他的橙子還是極好的。起碼是真費心了的。

果然優先級很高,很快手機便響了一下微信提示音。

蘇沐橙瞟了眼手機,乾脆的說道:“喬哥同意了,你想乾嘛就去做吧。”

“這就同意了?”蘇立行有些懵。

上萬畝地的項目,喬澤一點問題都沒有?

“騙你乾嘛?你自己看嘛。”說著蘇沐橙把手機送到蘇立行眼前看了一眼。

好家夥那邊的回複比閨女說的更簡單,就一個字:“可”

連標點符號都沒舍得打。

隻能說過於符合喬澤的性格,半點都不摻假的。

不過對於蘇立行來說,能透過這個回複看到的東西當然不止這個字。比如這件事在喬澤看來不算什麼大事,甚至都不算值得上心的小事。

這說明……

……

英國,《Nature編輯室。對於這家世界級自然科學類名聲極大的期刊來說,最近發生了一些怪事。

剛剛過去的兩周,從華夏來的材料類創新投稿論文激增,增幅都已經開始嚴重偏離正常值了。

更可怕的是,這些論文質量大都很高。

如果按照以往的標準,都是有資格上刊的。

但問題也很明顯,因為如果全部刊載的話,版麵都不夠用了。

搞得雜誌社編輯都好奇的開始跟同行打聽這事,問過了諸如AFM、Matter、Materials Today這些期刊的同行後,果然發現大家最近都收到了許多來自於華夏各單位的投稿。

數量都已經多到了大家無法理解的地步。

然而這還不是最誇張的。

最這些編輯費解的是,有好幾位審稿人向期刊編輯反應,他們收到了不同期刊發給他們的審稿請求,結果對比後意外發現,他們最近接收的華夏論文出現了一種讓他們非常不解的情況。

他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情況。

可以說同質化,但卻又不太準確。具體來說就是同一種材料,同一個試驗隻是對整個過程跟基材配比進行了調整,跟不停的優化試驗步驟後,每次都能讓材料性能提升那麼一點點。

然後再把這些論文分彆投給不同的期刊。

最騷的是,這些論文作者還都是同一批人,不過是大家輪流當一作。

換句話說,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團隊,就不停更換項目主導人,然後在實驗室不停的刷新著自家創造的記錄,最後再不停的發表論文。

這逆天的操作,讓一眾材料學大拿們都快傻眼了。

華夏同行的戰鬥力突然就恐怖如斯?

華夏人很卷他們是知道的,但這卷的未免太過分了些。就是所有人二十四小時都泡在實驗室,不停的重複試驗,然後二十四小時分析試驗結果,這速度也太過誇張了。

勞模看了都得哭啊!

再說人不休息,機器也特麼不用檢修的?還是說華夏國產設備質量已經可以無視正常的使用方式了?可以死命的造?

總之,離譜到家了!

不誇張的說,大家要都要像這樣發論文的話,全世界的材料類跟自然科學綜合類期刊加起來都不太夠用了。

意識到情況蹊蹺的審稿人立刻把這情況向期刊編輯反應。

各大期刊的編輯們也開始再圈子裡自查。

這一查不要緊,好家夥,類似的事情竟然有多起。涉及麵還很廣,從納米材料、到金屬材料、到陶瓷材料……

對比論文就會發現,雖然試驗過程大體相似,但每篇論文裡都還是有一些調整跟改變,然後得到的結果是材料性能的確有了提高。

要是隔個一年半載的再發,其實還挺正常的,材料學本就是在不停的實驗中向前發展嘛。

但這紮堆發是幾個意思?像是趕時間一樣?

咋了?這是要世界末日了?還是這幫華夏人覺得都活不了多久了?

哪怕是作假大家都知道要等段時間啊。

如此明目張膽的刷論文是為哪般?

發函詢問,給出的理由還是五花八門的。

有直接說是內部實驗室機密不便告知的。

還有讓審稿人隨便驗證,反正自家沒有作假的。

總之,大都語焉不詳。

最初根據這些期刊編輯私下裡的討論結果,這大概是華夏那些材料實驗室之前積累出的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都發了出來。

至於原因究竟是什麼,目前有效信息太少,還真沒法辨彆。

好在沒讓他們等多久,就有各種消息傳了過來。

華夏人開發出了一款神秘的人工智能材料學模型,能夠近乎完美的根據所需結果,推導實驗過程?

這特麼要是真的,那絕對是現階段人工智能最牛的應用,沒有之一。

什麼ChatGPT都弱爆了。

會聊天算什麼能力?華夏的人工智能都已經進化到能指導材料學家做試驗了,而且效果還出奇的好,據說成功率在百分之八十往上走?

看吧,早就說人工智能是會毀滅地球來著,這下終於要石錘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