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年如果不是他跟喬澤說那些話,喬澤也不會發那兩篇論文。
沒有那兩篇論文,這個項目也不可能真的立項,還真被造了出來。
本·羅尼聽出了一絲絲驕傲的情緒,不過他隻以為這是陳藝文在他麵前體現他的重要性,不由得笑了笑,說道:“哦?光刻機?其實這個消息我們早就知道了。不過也算是你有心了,我會向上麵彙報的,算是給你記上一功。放心吧,你所求都會有的。”
說完,兩人再次相視一笑。
然後各自在腦海裡罵了對方一句:“***。”
……
西林工大數研所。
此時西林光電精密所的張誌堅院士的確在喬澤辦公室裡彙報這個好消息。
當時依托於喬澤的論文直接開啟的光刻工廠項目,曆時一年,終於進行了到了試機階段。當時張誌堅便專門來請過喬澤一次,希望他能出麵一起參與試機儀式。
可惜被喬澤斷然拒絕了。
這種熱鬨不管人家是不是真情實意的邀請,喬澤都覺得沒必要去這種風頭。
而且從頭至尾,喬澤都不覺得他對這個項目有多大的貢獻。
當時的那兩篇論文本就是打算忽悠一下對麵,順便放鬆下大腦。
對於光電所兩位院士真能把這東西做出來,說實話喬澤心底還生出了一絲欽佩的情緒。
數千個零件需要試錯啊……
真做出來了!
當然,性能肯定不可能像陳藝文說的那麼假,既不是第一代,性能也沒那麼強勁。
彆說對標阿斯麥還在設計中的下一代光刻機了,甚至比現在主流的光刻機性能還要差上那麼一點。但最小na數值孔徑也做到了1.36。
根據反饋來看,隻需要稍作調整,就能完成極限製程3n的製作工藝。
雖然比阿斯麥最新款的兩納米極限工藝還要差了一點,但基本上可以說跟上了主流,跟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也已經縮小到可以容忍的地步。
而且真要對比的話,光刻工廠的生產效率可要遠高於單台光刻機,搭配智能化的操作係統,最多能同時批量光刻十三種規格不同的芯片。理論上可以達到每小時2737片的生產效率。
當然光刻工廠占地也遠比光刻機要龐大。
總之就是各有千秋。
當然,現在依然處於試機過程中。
暫時還不會正式交付開始進行生產。
而且光刻工廠建設周期較長,但對於現在的華夏來說,這些缺點都可以被無視。
因為光刻工廠的所有零配件實現了全國產,完全不怕被卡脖子。
可想而知此時的張誌堅有多興奮,真的,此時在喬澤麵前的張誌堅看上去像是個興奮過度的小孩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