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蘇沐橙不太能理解喬澤的話,畢竟對於普通人而言,喬澤口中的簡單著實太難了。
在短時間內把這麼多項目都重新審核一遍,還要給出一個可能的解決思路,這基本上屬於天方夜譚,在其他人看來這才是最難的。相反,通過那些曝光的群聊記錄,找到背後使壞的人大概還要簡單許多。
但很顯然,正常人的思路跟想法在喬澤這裡完全不適用。
好在數理部今年通過的項目隻有23項,減去李建高申請的項目,就隻剩下22項了。
蘇沐橙便看著喬澤直接點開了第一個項目《非局部Nirenberg問題等臨界非線性問題的研究。
蘇沐橙深吸了口氣,雖然她是數學係的學生,但她也隻是學生,這個問題她當然是看不懂的。
隻是他身邊的喬澤隻是翻了翻對方提交的資料,以及解決問題的意義之後,便點開了軟件,開始寫起了文章。
好吧,那些複雜的公式依然看不懂,但並不妨礙蘇沐橙看得津津有味。
那些美妙的公式“噠噠”的鍵盤敲擊聲中,直接蹦了出來,有種獨特的美感。
格式並不嚴格遵循論文的規則,但能看出喬澤是思路很順暢。
大概也就一個小時功夫,蘇沐橙終於看懂了喬澤的結語。
“以上為關於非局部Nirenberg等臨界非線性問題的解決思路,相信這些足夠完成一篇傑青論文。類似的選題對於當代數學的貢獻是仁者見仁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本篇對於問題的解析思路沒有用到任何創新性的數學工具,完全依靠已經被證明過的定理便能解決相關Nirenberg問題。”
然後喬澤沒有耽誤時間,直接開始去看第二個命題。
這速度,甚至讓蘇沐橙感覺有些目不暇接了。
於是中午的時候,小女生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喬澤的辦公室,沒委托任何人,親自溜去食堂給喬澤點了一份豐盛的飯菜。
畢竟在她看來,如此高頻率的去思考這些亂七八糟的研究課題,實在太消耗精氣神了,必須得好好補補。
當然在喬澤看來,今天卻是難得有了個理由給自己放一天假。
去思考那些困擾了大家太久,沒有現成數學工具可用的難題,才真的是太消耗腦細胞。
暫時忘記那些難度極為複雜的問題,來對一些簡單問題做一個初步的解析,甚至讓喬澤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尤其是關注到這些傑青項目所選的問題時,有那麼一瞬間真讓他覺得也許數學研究真的可以不那麼困難的錯覺。
就這樣,當蘇沐橙陪著喬澤忙到晚上八點,喬澤已經處理了前麵十二項申請內容。
其實可以更快一些,但喬澤為了讓解決這些問題的證明過程更淺顯易懂,不得不將很多明顯的東西給出了證明過程,還要耐心的讓豆豆去尋找一些已經證明定理的出處,像論文一樣在最後把這些參考文獻給標注出來。
畢竟這些不是論文,是寫給大眾看的,連審稿人都不能要求他們的水平已經能快速看懂許多省略掉的步驟,這種麵向大眾的文章就更不能省略太多了。
不過不要緊,從十點開始到晚上八點能完成十二篇就差不多了。
身體已經感覺有些酸澀。
雖然難度不高,但高強度的工作依然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最終喬澤決定先預算三天來做這件事情,如果效果不太好的話,再往延長些時間,往年還有一堆的項目可以讓他慢慢挖掘。
傑青項目給的時限有五年,的確很有意思的項目可以放一邊,但總能找出些沒什麼意思的。包括基礎物理的項目,雖然這塊喬澤自覺懂得不多,但無非是多看些論文的事情。
至於對外的公開渠道自然是豆豆的微博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喬澤才突然發現豆豆還是有些用的。
比如他想對外發布些消息的時候,就能用得上了。
其他大V加起來,大概都沒有豆豆的真實粉絲多。
九千兩百萬粉絲的豆豆或許不是微博粉絲最多的博主,甚至在一群上億粉絲的博主裡,顯得不那麼顯眼,但必然是真實粉絲量最多的博主。
這一點從微博的評論數就能看出來。
至於發布方式也很簡單,喬澤在論證這些問題的時候,都控製在九頁之內,完全可以用圖片的方式公布出來。微博文字內容就用他的結語,再讓豆豆自行稍微潤色下好了。
他的語言比較生硬,沒有豆豆那麼俏皮。
沒辦法,喬澤並不懂怎麼吸引注意力,不過他也不需要普通人對這些問題多關注,隻要學界能看到就好了。
就這樣,豆豆在沉寂了大半個月後,突然又開始發微博了。
而且這次跟上次不一樣。
一口氣發了十二篇微博。
隨後豆豆又自行發布了一條微博,算是給這個係列取了個名字。
“大家快來圍觀近年數理部傑青項目之我見係列微博了,連續劇的那種哦!”
微博下方豆豆還不忘搭配上了一個捧腹大笑的表情,也不知道在喬澤看來這個沒有太多意識的程序在樂嗬什麼。
但總能夠想象這將造成多大的影響。
……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愛德華·威騰終於放下了手中喬澤的論文。
窗外天已經微微亮了起來,說好了不熬夜,但他還是沒忍住在最後這天破了戒。
但其實淩晨他還是睡了一會的。
經過了近兩周時間的審慎跟驗證,他基本已經能確定喬澤的論文是對的,甚至可以說很完美。
他突然很想發一封郵件恭喜喬澤。
但卻突然發現,他並沒有喬澤的郵箱。
一直以來似乎都是洛特·杜根那個年輕人在跟喬澤聯係。
哦,好像還有研究院裡的丹尼爾。
那個驕傲到一塌糊塗的家夥。
不過他隻要打開《數學年刊的官網首頁,找到喬澤的論文,就能找到通訊郵箱。
但正他打算如此操作的時候,又改了主意。
還是算了。
反正他是最晚給出結果的。
換句話說,隻要他同意發表,喬澤這篇論文就能在《數學年刊上麵對更廣泛數學家的考驗了。
愛德華·威騰甚至懷疑洛特·杜根已經提前讓編輯對論文進行了最後的排版跟校對。
網絡時代,甚至不需要去等紙質版的排版印刷流程。
這種足以改變科學史進程的論文,完全可以通過電子版率先發布。
那個時候再跟喬澤進行探討,其實更好一些。
於是按部就班的通過審稿係統給《數學年刊點了同意發布的回函後,又給洛特·杜根私人發了一封郵件。
做完這一切後,愛德華·威騰便打算回家好好睡一覺。
為確定喬澤的這篇問題沒有任何問題,剛剛過去的這一周,他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時。
但當他回到家,洗了個澡,躺到床上時卻發現依然難以入眠。
明明身體已經頗為疲憊,但精神卻又極為旺盛,閉上眼睛,就不由自主的想到論文上的那些關鍵公式。
“哎……”
這位德高望重的數學物理學家在心底歎了口氣,最終還是從床上爬了起來,心裡也在此時劃過一絲憤懣的情緒。
哈,他終究是還是激動到睡不著了。
但可惜的是,論文作者在遙遠的東半球。
想到這裡,愛德華·威騰突然覺得今天這種時候其實不應該是他失眠,或者說不應該隻有他失眠。
算算時間,這個時候華夏已經是夜裡了,再有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正常人該休息的時候。
於是從床上爬了起來的愛德華·威騰開始翻起了通訊錄,他決定把這個好消息跟一些在華夏的朋友分享,讓他們也提前感受下那種喜悅。
畢竟論文作者是華夏人嘛。
他們大概會更高興吧。
巧的是,愛德華·威騰有不少華夏同行的號碼,他身上還掛著華夏科學院大學榮譽博士的頭銜,而且九年前他曾受邀遠赴華夏京城華清大學參加了“希格斯玻色子發現之後:基礎物理學向何處去”的學術主題討論。
很快他便找到了一個電話,然後直接撥了出去。
“嗨,羅,最近在忙些什麼?”
“你好,威騰教授,還能忙些什麼,哎,之前我發過郵件跟你探討過的那個問題,沒什麼進展。對了,你怎麼會想到給我打電話?”
“有個好消息,羅,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人給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證明。我花費了整整兩周去驗證他的證明過程,毫無疑問,他是正確的。人類探索宇宙微觀奧秘的進程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