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舊金山的火車上,胡適開口向陳強解釋了他來到洛杉磯的目的。
“王院長叛逃的事情,你是知道的,現在他已經做了漢奸,為日本人效力,目前我們得到的情報,日本人打算讓王院長在南京另立一個漢奸政府。”胡適開口說道。
“這事情我略有耳聞。想不到王院長外表道貌岸然,實際上卻是個賣國賊。”陳強開口說道。
陳強就算是再曆史小白,也知道那位王院長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漢奸,但是此時他也隻能順著胡適的話說。
胡適則接著說道;“之前日本人已經在華北成立了一個漢奸政府,如今日本人打算在南京再成立一個漢奸政府,自然希望能多找一些中國的知名人士,去給他們擔任官職。那些身在重慶的要人們斷然不會被日本人所收買,所以日本人就把目光集中到了海外,特彆是香港和美國,日本人希望說服居住在香港和美國的知名人士為其效力。”
“根據重慶方麵發來的電報,日本人在美國的首要目標,就是張臥禪先生,他們打算請張先生回國,在漢奸政府中任職。據說王院長派來說服張先生為日本人效力的漢奸已經在路上了。所以我趕緊趕來洛杉磯,就是為了阻止此事。”
“隻不過我運氣不太好,撲了個空,張先生去舊金山看女兒和女婿去了,而且打算在那裡過年。正好唐人街的人告訴我,你現在就在洛杉磯,所以我乾脆帶你一起去見見那個張先生。你大小也算是有些名氣,而且我知道你小子鬼主意多,腦袋瓜子比我靈活的多,多帶一個人也好辦事。”
胡適這麼一介紹,陳強頓時明白過來。
馬上要到1940年了,汪偽政府也即將成立,這時候日本人正幫著那位王院長,搭建他的草台班子。國內的知名人士,還有曾經的政府要員們,自然是汪偽政府極力拉攏的對象。身在美國的這位張臥禪先生,就是他們的重要目標。
這位張臥禪先生是同盟會元老級的人物,他出身於江南絲綢巨賈之家,在他的家鄉有一個“四象八牛,七十二隻小金狗”的諺語,比喻的就是當地的富豪,而象、牛、狗的體型懸殊,也是比喻富豪的富裕程度,其中家資百萬兩以上的才能稱之為“狗”,家資五百萬兩以上稱之為“牛”,而“象”的話,家資何止千萬。張先生的家族和張先生外祖父的家族,就是“四象”其中的“二象”。
光緒年間的時候,張先生層擔任駐法使館參讚,在歐洲結識了中山先生,並且為中山先生提供了三萬兩的經費,後來同盟會成立之初,也是這位張先生提供了很多的經費,再後來民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沒錢,還是這位張臥禪先生帶頭捐款巨資,南京的臨時政府才可以持續下去。可以說他是中山先生的“財神爺”。
中山先生病篤期間,張臥禪也是一直守護在左右,當中山先生立下遺囑時,第一個簽字的就是張臥禪,足見張臥禪的地位之高。另外張臥禪還是重慶那位大BOSS的入黨監誓人,所以兩人的關係也非同一般,早些年張先生對於大BOSS也多有提攜。五十年代張臥禪去世時,那位大BOSS還在靈堂上寫下“痛失導師”的婉詞。要知道以當時那位大BOSS的地位,除了中山先生之外,怕是沒有人會被他稱之為“導師”。
二十年代末的時候張臥禪和大BOSS發生了分歧,張臥禪希望發展國內的經濟建設,儘快讓中國強大起來,而那位大BOSS則熱衷於打內戰。也是因為這種分歧,導致張臥禪最終被排除在南京政治核心之外。
抗戰爆發以後,張臥禪已經沒有了實職,他先是避居漢口,而後經過香港去了瑞士,最終又來到美國,一直在吃齋念佛打發時日。
張臥禪的“元老”身份,自然會被即將成立的汪偽政府給盯上,這位被大BOSS稱之為“導師”的人物,要是成為了汪偽政府的官員,那對於重慶的打擊可想而知,那些漢奸們會想儘一切辦法來說服張先生為其效力。也是因為張臥禪的身份太重要了,所以身為駐美大使的胡適,才親自從紐約跑來了洛杉磯。
胡適說明了自己去舊金山的意圖後,這才開口問道:“我說陳強,你怎麼有閒工夫來洛杉磯?這從紐約過來,一來一回的可得花不少的時間,不用看著你的健身房了?”
“我是陪女朋友回來過聖誕節的,我女朋友是洛杉磯人。”陳強開口說道。
“是我上次見到的那個洋人女子吧?不錯,你小子挺有本事的,勾搭了個洋人的美女。”胡適說著長歎一口氣,接著道:“可惜啊,洋人信教,他們結婚都是神父主持的,要不然的話,等你結婚的話,我可以給你主持婚禮。”
陳強啞然失笑,他早就聽說胡適是“民國第一紅娘”,最喜歡給人介紹對象,而且還特彆喜歡主持婚禮,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
陳強跟胡適一起來到了洛杉磯,見到了那位張臥禪先生。胡適則將自己的來意告知了張先生。
張先生立刻表示,自己就算是再老糊塗,也不會去當漢奸,成為民族的罪人。
隨後胡適又帶著陳強,拜訪了幾位舊金山的知名華人華僑,言明利害。這也算是事先跟他們通通氣,免得真的有知名的華人,被汪偽政府騙去做漢奸了。
陳強帶著埃絲特返回紐約的時候,已經是1940年的一月份。
此時歐洲被戰雲籠罩,德國方麵,雖然陸軍還沒有動作,但是整個德國的工業已經進入到了戰爭狀態,幾乎整個德國的工業體係,都進入到德國政府的掌控狀態,德國的工廠裡生產什麼物資,也是德國政府說了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已經算是一種計劃經濟了。
英國也不遑多讓,他們在1940年的一月份重新啟動了配給製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實施了無限製潛艇作戰計劃,導致很多運往英國的物資在中途被擊沉,於是英國在1917年實行了物資配給製度,但是由於一戰當中英國本土並沒有收到打擊,所以這個物資配給製度很快就結束了。
然而1940年的英國配給製度,卻一直實施到1950年,也就是戰爭都結束五年了,英國還在進行物資配給,直到馬歇爾計劃發揮效果,歐洲的經濟恢複到戰前的水平,英國才取消了物資配給製度。
一百多年來,英國在全世界擴張殖民地,英國人也已經習慣了將殖民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英國本土,以供應英國人消費,這反而使得英國本土生產能力下降,在1939年戰爭爆發之前,英國每年光是食品就要進口2000萬噸,其中70%的奶酪和糖,80%的水果,70%的穀類,70%的肉類,都需要依靠進口。也就是說沒有殖民地向英國輸血的話,英國人連飯都吃不上。
其實早在1939年9月份的時候,英國就開始實施汽油配給了,而到了1940年1月份,培根、黃油、糖類也開始配給,不久之後其他肉類、穀類、奶酪、忌憚、牛奶、乾果等也會進行配給。到了1942年,除了麵包之外,其他幾乎所有食品都處於配給當中。
不過英國畢竟是財大氣粗,即便是食物配給,每人每天的食物配額依舊不少。按照英國配給製度的最低標準,每人每天依舊有4盎司的培根和火腿,8盎司的糖,2盎司的茶,1盎司的芝士,還有2盎司的黃油。除此之外每個月還有8盎司的蜜餞和8盎司的糖果。這1盎司相當於是28克,4盎司火腿就是二兩多的,放在現在一份盒飯裡都未必能有二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