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生活費,都是我理財賺來的。”
緊握財政大權的她,說話都帶著一絲底氣!
早年采訪,霍思燕就曾透露自己的“理財觀”:
年輕時一定得早起步,主要是儲蓄現金,預防不確定性,增加抗風險能力;
有了家庭、孩子,就得為全家著想,足額保險是需要的,投資理財也得多琢磨,講方法。
基本每個季度,每半年,霍思燕都會盤點下家庭賬目。
當女人會理財,真的會給整個家帶來福氣。
老公杜江可以不看片酬,憑自己興趣選劇本;她也早早為兒子攢好了教育基金。聽完劉倩的講述,我直接了當地給出了建議:
1、孩子不能送回老家,錢可以想辦法賺,若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一輩子都會遺憾;
2、不要指望靠工作能發財,上班消除的隻是“沒錢”的恐懼,並不能消除“沒錢”;
3、趕緊開始學理財,不然隻靠老公的一份死工資,這輩子都會為錢發愁!
劉倩點點頭,又委屈地說:“可是我們家每個月節衣縮食,也隻能存下1500塊,這啥時候能變成有錢人啊?”
估計大多數人,和劉倩想的一樣,認為隻有有足夠的本金,才能去理財。
不得不說,觀念全錯。
不是有錢了才理財,而是理財了才會有錢。
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理財的初始資金也就美元(不到人民幣1000)。可這些年,通過讓錢生錢,他甚至成為了世界富豪!
接著,我開始把“複利思維”教給她:
大多數人隻知道巴菲特富可敵國,但不知道他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在50歲之後獲得的。打那次談話之後,劉倩開始跟著我學習理財知識,短短一周的時間,就掌握了什麼是生錢資產,什麼是耗錢資產,以及該怎麼配置資產,才能讓錢生錢。
光是學習筆記,她就記了兩大本。用她的話來說,做好了功課再去理財,才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學習一年後,劉倩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通百通。
前不久她約我吃飯,一見麵,我就發現她滿麵春光,和一年前那個愁容滿麵的家庭主婦大不相同。
原來,這一年來她用“家庭資產配置模型”做投資,並建立了一套適合她家庭的投資理財模型。
她老公年收入30萬,而她通過理財,能給家庭帶來8萬的“睡後收入”。
今年是她辭職帶娃的第5年,存款已經是老公的幾倍。
現在的劉倩,是家裡的CFO(首席財務官),老公、婆婆都聽她的。
過去,她連是否要買個吸塵器都要糾結半天,現在她直接請了家政上門服務,把自己徹底從家務中解放了出來。
多出來的時間,她用來理財、看書、護膚,從過去那個隻會抱怨的“黃臉婆”蛻變成了如今的辣媽。現在兒子都指定讓媽媽參加家長會。
沒有哪個人是因為隻會花錢而擁有開掛人生的,隻有自己努力去拚、去掙,當某一天實現財務自由時,命運才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可惜的是,在中國,人人都缺少一堂人生理財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