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影響(上)(第二更)(1 / 2)

重生香江的導演 武醒 3498 字 11個月前

() 朱雀電視台準備停播一個月,主要是要把電視台裡的所有項目理順,因此現在香江隻有一家免費電視台,那就是無線,無線晚間新聞的時候,就有關於夢工廠收購的報道。

“六哥,六哥,大新聞啊!”,方逸華敲門進了邵逸夫的書房,這是在無線大樓無線董事局主席辦公室。

“什麼事情?逸華你坐下說。”,邵逸夫開口道,他說話慢吞吞的,但是沉著有力。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舊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來港後尊稱“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現在邵氏電影不太行了,主要是管理模式落後,還好有強大的發行網絡支撐,不然的話早就賠的褲衩都當了,邵氏在香江和南洋有自己的院線,自產自銷,搞大片場製度,人工成本非常低。

他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1977年,邵獲英女王******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所以人稱紹爵士。

邵逸夫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對邵逸夫先生的評價中,個人覺得最中肯的就是:最後一個舊時生意人,生意做到了最極致,而慈善也從未忘懷。

用馬伯庸對邵逸夫先生一生的形容:他生時清末,去時已是二十一世紀,白雲蒼狗,變化之劇有如穿越,足足橫跨一個世紀。

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到香港之前,香港的電影院實行分級製,本土出品的電影隻能在低級電影院放映。邵逸夫在報紙上大登廣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萬蒼、嶽楓、羅臻、何夢華、嚴俊等名導演來了;林黛、李麗華、樂蒂、張仲文、丁紅、丁寧、陳厚、趙雷、關山等名演員也來了。此外,邵氏公司還物色到一大批攝影、製片、化妝、剪輯等方麵的人才,不少劇作家也前來應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鄒文懷當他的《電影周刊》主編。《電影周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特彆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國際影壇消息”等欄目,吸引了大批年輕人。

當然邵逸夫本人強勢的管理風格,旗下導演、演員及合作者胡金銓、王羽、鄒文懷等相繼出走邵氏,最後鄒文懷與他相愛相殺半輩子。

邵逸夫的守舊讓邵氏影業倒閉,特彆是大片場製度讓電影失去活力,但是香港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跟他的大片場製度分不開的,隻是一種製度不可能一直適用。

趙紅非常佩服他,邵逸夫並非香港最有錢的人,但卻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據統計,邵逸夫曆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尤其是對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邵逸夫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國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

當然人無完人,邵逸夫的“小氣”是出了名的。在金錢這一層麵,他在經營成本把控上又極為吝嗇,甚至錙銖必較,與大多數香港老板並無差彆。(哎!不小心又黑了一波香江老板。)

至於方逸華,她是邵逸夫爵士的第二任太太,彆名李夢蘭,方夢華。她以手腕狠辣著稱,方逸華的做事方式讓tvb內部人員頗有微詞,原因是方逸華做事情太狠了,但凡是她看不順眼的,一律“一刀砍”。方逸華做事太主觀,從不客觀評價人和事,她曾一口氣裁掉技術部大批職員的事,在香港引起不小的震動。

現在方逸華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六哥,我今天得知夢工廠收購了麗的電視台。”。

“什麼時候的事情?”,邵逸夫沉聲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