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貪婪的人性(2 / 2)

阮清文在一旁哭笑不得,搖了搖頭,張孝武雖然是赫赫有名的將軍,可畢竟年紀並不大,偶爾也有頑童心理,反倒增加了許多生動。

張孝武問道:“阮先生可有話說?”

阮清文深思後道:“百姓不如何讀書,隻要有人在一旁稍微的誇你,他們就會認為你是天下最好的人,可若是有人編排與你,他們便立即認為你是奸臣。百姓的聲音,其實才是天下第最糊塗的聲音,因為他們沒有聲音,他們隻是彆人的喇叭。”

張孝武仔細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便哈哈大笑起來,自古以來百姓都是容易上當受騙的,說他們是善良的,可他們會做出愚蠢的決定,若說他們是可惡的,他們又對一些人的好感恩戴德。

“百姓是水,可水也分沙漠甘泉與滔天洪水。”張孝武順著他的話總結起來,“若是對他們好的,他們便是沙漠裡的甘泉,可若是對他們不好的,他們便會變為滔天洪水。”

阮清文道:“為官的人是管理百姓的人,作為一個管人的人,又豈能處處與民為好。我記得十幾年前在並州,有一個叫做金張縣的地方,那裡盛產金蟬子。金蟬子其實是一種壯陽藥,吃了之後男人龍精虎猛,一時之間成為龍都城最受歡迎的補品。有人讒言金張縣應該多進獻金蟬子,於是太乾帝便下了一道聖旨,這道聖旨激起了民變。金蟬子捕捉不容易,若是那麼容易捉到,又豈能堪比黃金的價格?可貴族們卻不知道,他們見以為常的金蟬子,對百姓來說是多麼難以捕捉。若你是左右丞相,你該怎麼辦?你會阻止,還是會裝糊塗?”

張孝武自然是知道這個故事,因為胡立便是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也是金張縣大屠殺的幸存者,如果他自己是左右丞相,或許會阻止一下。

可他又一想,逼迫金張縣百姓大量捕捉金蟬子的決定,應該不隻是皇帝一人的主意,而是出於京師貴族的整體需要。如果丞相阻止這道聖旨,非但會得罪皇帝,更會得罪百官,那麼百姓呢,會否記住丞相的功勞?

金張縣百姓遠離廟宇,龍都城百姓根本不關心其他地方百姓的生死,所以沒有任何百姓會記得阻止朝廷推行暴政的功臣。吃虧的事自然不能做,當年金張縣百姓被殺,也成了理所應當,龍都百姓記得邊民無知反抗朝廷,士族高官們也隻是認為殺了一群暴民罷了。

阮清文見張孝武臉色陰晴不定陷入沉思,便微微一歎,語重深長道:“有一種矛盾,叫做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矛盾,他們天然對立,統治者需要被統治者提供美食、美酒、權力和土地,被統治者需要統治者提供智慧、信仰、好處和武力,所以他們又相互依存。王朝走到最後,往往都是統治者殘暴不仁,逼迫被統治者更換新的統治者,此時天下大亂,新王朝建立之後推行仁政,等過了幾百年之後,新王朝暮氣沉沉,貴族們為一己之私再一次逼迫百姓,如此周而複始。”

張孝武聽得認真,道:“難道這是所有王朝的結局嗎?”

阮清文道:“縱觀曆史,沒有一個王朝逃脫這個定律。”

“可如果王朝製度不再了,舊王推薦更有能力的新王登基,恢複禪讓製呢?”張孝武問道,所謂禪讓製度,也就是現代的國家製度,他當然不會把現代製度傻乎乎地放在如今這個帝王統治的時代之中,強行扭轉時代,隻會落得和王莽一樣被人踐踏。

阮清文哈哈一笑:“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要把權力交給自己的兒子,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便是讓自己的血脈權力永固。士族為何會出現,是因為聖太祖知道人性是貪婪的,他給一些人永固權力的機會,所以士族支持聖太祖,將他立為聖人一般。五千年,中原曆史上便是禪讓製,可是史書記載,禪讓製引發了古中原大亂,古國分裂為上百個國家,相互攻伐上百年,導致中原人口銳減到十幾萬人。將軍,萬勿低估人性的貪婪,有人貪財,有人好色,有人貪權,有人戀物,隻要是人,都是貪婪的。”

“不存在聖人?”

“聖人貪名。”

“哈哈哈……”

兩人說話間,鬼衛一行終於抵達了聖漢帝國的都城,天下最繁華的城市,聖漢帝國核心,龍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