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海岸開放海禁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所有海岸及海島國家,張孝武也順勢在東海的海邊城市大力發展海洋貿易、海洋捕撈、海洋運輸、船舶製造,他下令管驤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放在海邊的十座縣城,鼓勵百姓從事海運,並將海防營升級為海軍。
海防營下轄六營七千二百人二百艘船,以保護海上商貿。通過鼓勵海商貿易,張孝武所在的北方軍也逐漸將影響力擴張到了東海各處。
在海上不隻有扶桑列島的一百多國家,另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島國,統稱為東海群島。張孝武著令手下測繪世界地圖,發現這個世界似乎與原來的世界大相徑庭。東海之外是數不儘的海島,而非一望無垠的太平洋,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探測出來東海之外的海外島嶼數量與規模,扶桑列島反倒是距離大陸最近的島嶼群,而東方海島群似乎是未知的寶藏,等待人們去發現和探索。
張孝武看著地圖,忍不住說:“怎麼感覺東方群島更像是一塊被砸得零碎的大陸,隨後四處飄蕩……”
東方群島島民異常渴望來到中原學習先進文明,他們也紛紛拿出各地的寶物來此交換,尤其是書籍更是受到歡迎。一時之間北方紙貴,被四夷買走的書籍每天至少三四輛馬車,而大量南方各地學子也紛紛來此生活。
島民們太渴望吸收中原文化的營養了,先前聖漢帝國將島民當做野生動物,甚至嘲笑他們是海島上剛剛進化的猴子,如今張孝武非常注重對海上各個島國進行文化教育,並且從中取得金銀財寶充斥中原。
永定二年六月,經過大帥府堅持不懈的努力,北方四州民生、經濟、軍事恢複了地震之前的水平,甚至人口增加了三成。經過阮清文的初步統計,北方四州恢複到了一千萬戶,總人口達到四千萬人左右。
張孝武驚訝不已,因為他覺得中原無法養活這麼多人口,阮清文解釋說,從張孝武在大德三年進入北方之後,他們大力開發土地,種植玉米。經過三整年的努力,玉米這種植物在北方異常普及。
玉米非常耐旱,容易生產,從前一些貧瘠的土地,隻需要撒上玉米種子,到了秋天依舊可以收獲滿滿。阮清文又說,軍護們曾經做過實驗,馱著一袋子玉米粒,跑到荒山上隨意挖坑埋籽兒,到了秋天或多或少便會結出玉米棒。聰明的農民還發現,玉米可以高密度種植,掐棒之後的玉米籽多顆粒飽滿,將玉米粒磨成粉和麥粉混在一起,口感更加香甜。
除了玉米外,人們還從四夷發現了一種叫做木薯的植物,這種木薯更加耐旱耐貧瘠,隻是口感稍微不好,不怎麼被百姓接受,除非家裡沒糧了很少有百姓願意吃木薯,反倒是很多人用它釀酒。
“木薯酒已經代替了燒酒,畢竟它便宜。”阮清文笑說,“去年地震之後氣溫適宜,不再有重大災難,也是促成糧食產量暴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