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佬的文藝生活最新章節!
什麼是機械零件失效?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搞過工程的基本上都知道一個擰螺絲的故事。
同樣品牌的汽車型號,有原裝進口和國內組裝之分。
德國原裝時,工人擰螺絲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執行進三圈再退半圈;而在華夏組裝的時候,車間的工人覺得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直接進兩圈半不就行了嗎?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半圈的影響就出來了,同樣的汽車型號,國產車的某些零件明顯比進口車故障和維修率高。
其實這就是一個機械零件失效的問題。
螺絲在擰緊後,為了防止鬆動,應該額外施加一個預緊力,因此鬆半圈後預緊力將消除。螺絲在擰緊後處於彈性形變中,尤其是在搞溫和震動載荷的情況下,長期這樣持續壓力會產生蠕變,螺絲變成塑性變形後,其強度會大幅下降甚至失效。
退回半圈是讓彈性形變恢複一些,同時消除預緊應力,以後螺絲在持續壓力的變形還是在彈性形變之中,產生塑性應變和失效的幾率大幅降低,使螺絲能保持持續高強度的壓力。
而直接擰兩圈半是達不到這樣效果的。
於是,也就造成了很多德吹或者日吹,上網的時候基本上都能看到一些德吹或者日吹,機械工程怎麼樣怎麼樣,匠心精神、嚴謹執著等等。
還拿汽車發動機水平出來進行驗證。
慕景池對此一笑而過,不予爭論。不可否認華夏和德國、rb存在著差距,但德國和rb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
就算有那麼強,其實也不用太過於擔憂。
現在全世界造汽車最好的國家是誰?
德國、rb和意大利。
三者有什麼共同點?
都是戰敗國!
而其他的一些戰勝國,包括美國在內,在汽車領域都不如三個戰敗國。
你以為這是巧合?
德國、rb和意大利就像是被智子鎖死的地球,他們的科技上限被鎖死在機械時代了。
否則,你怎麼解釋機械製造如此牛叉的日德,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計算機芯片方麵表現一般。
反而是汽車做的一般的法國,卻擁有世界第二的飛機製造能力。
角度清奇一些,換個角度來思考。
假如你是一名頂級的華夏理工人才,在不考慮移民和收入的情況。
你能從事的職業有:去華科院研究原子彈、去北方工業研究導彈、去航天局研究登月、去國網研究超高壓、去青島造船廠造航母、去商飛造大飛機、去鐵老大研究高鐵、去華為研究通信和麒麟,去at研究寫代碼、去上汽或者吉利研究發動機等等。
但如果你生在德國,那麼你最好的選擇就隻有一個,去大眾研究發動機。
再簡單一點,你是願意去研發發動機,把內燃機的轉換效率提升百分之幾,還是願意去研究航天發動機。
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華,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送上無垠的宇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星空之上?
所以,不用太擔心。
隨著華夏的人才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各種理工科研,華夏和世界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