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5章 工業軟件(4/4)(1 / 2)

,最快更新科學大佬的文藝生活最新章節!

工業軟件是重點。

很多人都知道智能製造、工業40等熱門概念,但在其鮮亮外衣之下,最核心的其實是工業軟件。

在工業領域,儘管企業越來越重視信息化,但普遍傾向“拿來主義”,直接引進國外軟件,忽視自主開發。

在高校,相關專業課程設置也普遍“重應用、輕研發”,主要講授國外知名軟件的使用操作。

在某些主管部門,工業軟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目錄上也處於邊緣地位。

作為一個產業,工業軟件產業體量很小。工信部《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當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63061億元,其中工業軟件營收1477億元,僅占23,更隻有工業企業1022萬億元總營收的014%。

事實上,工業軟件絕非無關緊要的從屬產業,而是製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支撐,更是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中獲取未來競爭優勢的要害所在。

但現實的問題是,工業軟件幾乎處於三不管。

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該目錄第一級列出8個產業;第二級分為40個重點方向;第三級目錄再細化為174個子方向。

其中“新興軟件和服務”下又分11項,オ出現“工業軟件”字樣,屬於第四級;“工業軟件”項下的“產品研發設計軟件”,也就是cad、cae等核心工業軟件,在層層羅列的第五層,被淹沒在近4000項細分“重點”產品和服務中。

工業軟件處於交叉領域,既是基礎科學,又是it產品,和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都相關聯。

近十年工業軟件行業實際上麵臨“三不管”。

從“七五”到“十五”(1986年至2005年),原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的“cad攻關項目”、原國家科委及科技部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cadcis應用工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對於國產工業軟件的研發一直給予扶持。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科技部還重點支持了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等核心工業軟件的研發。

從“十二五”開始,即2011年以後,工業軟件被納入“兩化融合”的信息化領域,由工信部負責,科技部不再分管,此前科技部的扶持不再延續。

但對工信部來說,自主工業軟件研發屬於基礎科研,不屬於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信部並無補貼基礎科研的職責和專項經費。

“十五”至“十二五”期間,我國對核心工業軟件研發的投入合計不足2億元。對比美國,自1995年提出“數字化建模和仿真創新戰略”,到現在的《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始終將高端工業軟件置於核心戰略地位。

如在2019年美國防部主導推出的“電子複興計劃(eri)”中,eda電子設計巨頭ce就入圍第一批扶持項目,獲得2410萬美元的最高資助。全球eda三巨頭中的另一家synopsys也獲得610萬美元。美國防部高級預研局darpa官方資料顯示,“電子複興計劃”在2019財年約耗資216億美元。

當然,這其實不算什麼,真正大頭研發資金其實在企業集團自身中。

在慕景池看來,工業軟件本來就被國外所壟斷,如果還不加以投入,那往後就更難說了。

先不說電子工業方麵的工業軟件。

機械製造和材料方麵確實可以著手開始自研了。

繼續拿航空發動機來舉例。

航空發動機以前的問題是材料,但現在材料問題已經算是追上來了,而航空發動現在依舊進口的原因其實是設計的問題。

比如說設計經驗不足。

設計出來要進行試驗,這是正常的吧?

但如果設計不行造成試驗失敗的話,那麼前麵的所有東西都打水漂了,包括材料。

一次這樣的失誤,材料費用,人力物力損失超過千萬美元。

而設計經驗的增長又是一次一次的失誤堆積和計算分析的協同作用,也就是工業軟件和人的設計思路相互配合。

這樣一次次的失誤,再多的錢也不夠用,所以造成設計經驗缺失。

就和芯片設計差不多,芯片設計好了之後一次流片三千萬美元,如果失敗這三千萬美元就打水漂了。

一般的公司能承受這樣的損失?再多來幾次失敗,公司都要破產了。

兜回來。

但現在因為慕景池的材料研究突破,至少可以降低材料相關的成本,那麼自然設計失敗的損失也就降低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便可以開展國產的航空發動機設計軟件。

還比如其他流體力學仿真,工藝設計數據庫管理,轉子軸承係統動力學模型分析軟件,一維透平設計軟件等等。

“高端的工業軟件,說不定未來也會被美國所打壓禁用,所以我覺得還是早做打算。”

“況且,我們有我們的使用習慣,用國外的工業軟件終歸是不方便。”

“再者,安全問題可能也無法保證,除非我們的技術永遠處於追趕階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