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原本卯時才開門的文華殿,此刻早已燈火通明。
裡麵時不時的傳來一陣陣讚歎或者怒罵之聲。
蕭敬攙扶著弘治皇帝站在殿外,聽著裡麵傳出來的聲音不禁有些擔憂。
“陛下,閱卷一事由劉公、李公、謝公三人主持即可,奴婢鬥膽請陛下回去繼續歇著吧。”
弘治皇帝擺擺手,右手扶著後腰輕輕的揉了揉,方才緩緩開口說道“科舉乃國之倫才大典,朕豈可置身事外?”
“陛下,可是您的龍體!”
蕭家有些著急起來,一手攙扶著弘治皇帝,另外一隻手替弘治皇帝揉搓後腰起來。
昨日在保和殿正襟危坐數個時辰,彆說是皇帝,就是換作太子那般年輕人恐怕也腰酸背痛。
弘治皇帝歎了一聲,苦笑道
“朕沒什麼事,你一奴才怎麼會明白?朕在這裡,他們才會更加的儘心儘力去閱卷,才會儘心儘力為大明選才!今日朕累了點,來日太子登基後,也不至於手上無人可用!”
一番話讓蕭敬鼻子有些發酸,連忙勸慰道“陛下,您正春秋鼎盛,太子還小還需要您的照拂!”
蕭敬想起了十幾年前,太皇太後將他叫到身前,指著才十來歲時為太子的朱佑樘,告誡自己,以後眼前之人便是自己的主子。
這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弘治皇帝的一點一滴都刻在蕭敬的眼中。
相比較先皇,弘治皇帝的勤奮程度令人發指!
先皇躲在深宮數十年不見外臣,可是弘治皇帝一繼位,不但雷打不動的每日上早朝,更是重開了午朝。
隨後又重開經筵侍講,每隔一日便命翰林學士輪番侍講,他本人也會親自到場認真的聽。
......
“好了,隨朕進去吧!”
弘治皇帝打斷了蕭敬的思緒。
蕭敬見勸不動弘治皇帝,無奈之下隻能作罷,隨後攙扶著弘治皇帝,一步步的朝著文華殿中走去。
三百份貢生試卷,足足有二十名翰林組成的閱卷官來批閱,通常在一日之內便可閱卷完畢再挑出十份送到弘治皇帝麵前。
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坐在首位,手中拿著左右兩邊的閱卷官們呈上來的試卷細細的閱讀著,一時間並沒有察覺弘治皇帝走進了大殿。
“陛下駕到!”
隨著蕭敬尖細的嗓音驟然響起,眾人停下了手中的動作,連忙跪倒在地口呼萬歲。
劉健等三人也連忙起身走到弘治皇帝麵前,剛準備下跪行禮,卻被弘治皇帝一把托住。
“三位卿家辛苦了,眾卿家都平身繼續閱卷吧!”
“臣等不知陛下有失遠迎,還望陛下見諒!”
劉健率先開口說道。
弘治皇帝莞爾一笑“朕也是睡不著這才來看看,聽說愛卿等人昨夜一直在這文華殿中?”
劉健點了點頭,從容不迫的說道“為國選才,我等這點辛苦不算什麼,陛下謬讚了!”
“嗬嗬!來,朕陪卿家一同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