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弘治皇帝長歎一聲,麵容仿佛蒼老了一些,有心無力的說道
“保定府饑荒之事暴露出來的問題,大明兩京十三省,又有多少百姓受災落難成為流民?“
“張信在試卷裡說,災民所求無非是一口吃食,一方容身之所而已,為何大明百五十年來,這災民問題總是解決不了?”
“這天下學子都追求當官,可是當了官隻是自家光宗耀祖,百姓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子玉,你向來聰慧,可知這是為何?又有何解決辦法?”
陳子玉抿了抿嘴低頭沉思起來,原因他當然清楚,說白了問題的根本就是土地兼並。
土地作為生存資源,逐漸集中到少數大地主或大官僚手中,導致原本依靠種地為生的農民逐漸失去土地,甚至變得一無所有。
王朝初期,由於經曆戰亂人口凋零,所以可分配的土地就多了起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反而土地越來越不夠用。
不說彆的,就說大明王室宗親,一個個不事生產,但是卻占據著大量的土地,一個個養的肥頭大耳,誰管百姓的死活?
生產資料沒有掌握在勞動者手裡,必然會導致階級矛盾愈來愈激烈。
可是這番話根本就沒辦法說出口,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
況且,這種問題就算現在說出來,也根本就沒解決的辦法,反觀弘治皇帝又是一個踏實肯乾的君王,若是真的被自己一頓瞎忽悠。
之後再按照自己的說法搞什麼改革,恐怕自己瞬間就會站在天下士紳官僚的對立麵!
見陳子玉半天不吱聲,弘治皇帝疑惑的提醒道“子玉為何一言不發?”
陳子玉擠出一絲笑容,勉強的說道
“陛下,臣想了半天也沒想到好的辦法,隻不過臣以為隻要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這天下必然不會再有流民的出現。”
弘治皇帝以為陳子玉指的是西郊作坊,於是點了點頭開口道
“的確,這方麵子玉做的就不錯,西郊作坊的流民安置的很好......”
“父皇,還有兒臣!西郊作坊兒臣可是出力了!”
朱厚照的聲音驀然響起,打斷了弘治皇帝的話。
隻見弘治皇帝挑了挑眉毛,狠狠的瞪了朱厚照一眼。
嚇得朱厚照縮了縮脖子,立馬閉嘴!
“臣不敢,西郊作坊乃陛下鼎力支持,還有太子殿下的協助,才會讓事情進展的如此順利!”
陳子玉連忙將高帽給弘治皇帝戴上,畢竟給領導戴高帽是作為下屬的必備技能!
“哈哈哈,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朕心裡明白,隻不過按照子玉說的,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可是這天下這麼多百姓,難道也要建立無數個西郊作坊?”
“......”
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隻見陳子玉搖搖頭,沉聲道“陛下,這恐怕有點難!”
“哎,朕也知道難......是朕太心急了,朕......”
“父皇!”
朱厚照的聲音再次響起,還夾雜著一絲激動。
弘治皇帝和陳子玉同時扭過頭看著朱厚照,弘治皇帝強忍著怒火,咬著牙冷冷的道“太子有何高見?”
朱厚照興衝衝的站起身來,眉飛色舞的說道
“父皇,兒臣知道怎麼解決百姓溫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