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則天(1 / 2)

她們 月上清泫 3948 字 9個月前

《她們》全本免費閱讀

武則天在文字上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劃,曾經創造了十九個漢字,被天下廣泛用之。

如她為自己取名為“ 曌[zhao]”,意為明月當空,名君當世,字義一看即明,又因覺得印章為“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等。

雖然武則天所造漢字都是為了她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但通過這些漢字,我們卻能看到她的才氣和非凡的智慧。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

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

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

“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鐘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

武則天的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

武周聖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

碑文表麵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

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彆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鐘紹京之手。曆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

此碑書體極草,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宣和書譜》評:“後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家藏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書有丈夫氣。”

品味《升仙太子碑》的書法,無怪乎當代著名書法家謝無量先生發出這樣的感慨“自來婦女亦無此大手筆”。

書者,抒也。如其才,如其學,如其誌,總之曰,如其人也。

偉哉,武則天,奇女子也。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製袍字賜狄仁傑》

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女皇的《製袍字賜狄仁傑》(《全唐詩》卷五《則天皇後》,第58頁)一詩短小精悍,寥寥12字,達到了褒獎勳臣,樹立典型,駕馭臣下的目的。

這是指公元696年,在契丹攻陷冀州的危機時刻,狄仁傑調任魏州刺史,以民生為要,提振軍民退敵信心,兵不血刃使得契丹退兵,深得百姓愛戴,為其立了生祠;

同時龍顏大悅,擢升其為幽州大都督,並親筆在紫袍上寫了“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12個金字,以示表彰。這一表彰,便收錄在《全唐詩》中,名為“製袍字賜狄仁傑”。

全詩四句十二字,既是對狄仁傑的表彰,也是對他的激勵。

前兩句概括了狄仁傑的功績,說他輔佐朝廷,誌守清廉而勤政,後兩句是要求狄仁傑率勵朝中大臣,要他居宰相之位,激勵大臣們同心協力,治理好國家。

寥寥數語,既高度肯定了狄仁傑的勤勉施政,又對狄仁傑給予厚望,成為武則天心目中選拔高管的標準版本。

狄仁傑不負皇帝的褒獎,忠於皇室,為李氏、武氏均能竭心儘力;

在治理民生方麵,後人評價其“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難怪狄仁傑故去,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

《唐大饗拜洛樂章。致和》

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