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武則天 - 年表(2 / 2)

她們 月上清泫 7908 字 9個月前

十月九日,改封武後母代國夫人楊氏為榮國夫人,品第一。

高宗初患風眩病,委武後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後參與朝政,處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歲,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後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古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高宗采納並下詔。

四月,高宗欲親率大軍進攻高麗,武後抗表進諫以為不可,被采納。

39歲,龍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後生第四子李旦於蓬萊宮含涼殿,於殿內作佛事,供玉像。

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滿月,大赦天下,賜宴三日。

41歲,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儀謀廢皇後失敗下獄。

十三日,殺上官儀等,賜廢太子忠死。

此後,高宗視朝,武後垂簾於後,中外稱之為“二聖”。

武後生下次女太平公主。

42歲,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後與太子去泰山封禪,從駕文武儀仗數百裡不絕,東自高麗,西儘波斯,各國朝會者隨從。又獲豐收。

43歲,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於泰山之南。初二,封於泰山之上。

初三,禪於社首山,武後為亞獻。初五,禮畢,高宗禦朝覲壇受朝賀,赦天下,改元乾封。

六日,宴群臣。

十九日,離泰山。

二十四日,至曲阜,贈孔子為太師。二月二十二日,還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廟,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

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後回東都洛陽。令刻《登封記號文》,立於泰山。

44歲,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監國,改封殷王李旦為相王。

45歲,總章元年(668年)閏二月,高宗欲建明堂。

二十五日,分長安、萬年二縣置乾封、明堂二縣,以明誌。

九月十二日,李績攻克平壤,擒高句麗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句麗。

46歲,總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諸王嫡子皆為郡王。

十二月初三,李績病死。

47歲,鹹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劉仁軌因年老辭官。

三月十九日,許敬宗退休養老。

八月初二,武後母楊氏病死於九成宮,享年92歲。

48歲,鹹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與武後離京師長安到東都,留太子李弘監國,令戴德、李敬玄等輔政。

49歲,鹹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積壽為帥,發兵討叛“蠻”。

昆明蠻14姓3萬戶歸順,設殷、敦、總三州。

50歲,鹹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瘧疾,病重,令太子李弘於延福殿受諸司奏事。

十一月,高宗監製樂章,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官》、《十洲》、《得一》、《慶雲》等曲。

51歲,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為神堯皇帝,太宗為文武聖帝,高宗自稱天皇,武後稱天後,改元上元,大赦天下。

九月初七,高宗下詔複長孫無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

十月二十七日,武後上意見十二條,高宗讚同,令施行。

52歲,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後祀先蠶於邙山之南。

高宗風眩病加重,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後處理。

高宗欲遜位於武後,宰相郝處俊諫止。

武後引文學之士於宮中著書,參決表奏,被人們稱為“北門學士”。

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五月初五,追諡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

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賢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於河偃師恭陵,高宗親撰《孝敬皇帝睿德紀》。

53歲,儀風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後勸高宗封禪中嶽嵩山。

十五日,高宗下詔今冬有事於嵩山。

閏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詔停封禪,遣相王李旦等率軍抵禦吐蕃。

55歲,儀風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長朝武後於光順門。

56歲,調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賢監國。

57歲,永隆元年(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後登洛陽城門樓,宴請諸王諸司三品以上及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編《六合還淳》舞。

八月二十二日,廢太子李賢為庶人。

二十三日,立英王李顯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歲,開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請百官及命婦於大明官。

二十九日,高宗下詔免雍、岐、華、同四州兩年地稅。

河南、河北遭水災處免稅一年。

二月,武後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乃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為嶽州刺史,仍不許朝集。

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紹。

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顯監國。十一月初八,令廢太子賢遷巴州。

59歲,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孫重照滿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