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千年萬歲,椒花頌聲(2 / 2)

她們 月上清泫 4616 字 11個月前

中之,請辭位而退,製未之許;

次之,請落發而出,卒為挫衂;

下之,請飲鳩而死,幾至顛墜。

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

屢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請退為婕妤,再三方許。

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

政出後宮,思屠害黎庶;

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

皇太子衝規參聖,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後天斯應,拯皇基於傾覆,安帝道於艱虞。

昭容居安以危,處險以泰。

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

遽冒銛鋒,亡身於倉卒之際。

時春秋四十七。

皇鑒昭臨,聖慈軫悼,爰造製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

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於雍州鹹陽縣茂道鄉洪瀆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顏而並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其曰:

巨閥鴻勳,長源遠係。冠冕交襲,公侯相繼。

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闈以得,若合符契。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

甫瞻鬆檟,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譯文

誌蓋: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墓誌: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

道中玄妙者,使天地托體而生;氣中精華者,令造化取之為用。拉坯成器,變化萬端,氣息聚散,道法無常,此中精妙不應彙聚在凡人的身上。一朝彙聚於人,她便光照萬古、才絕後世,成為千載難逢的一世之英。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她的祖先是高陽氏的後人。先祖曾為楚國上官大夫,因此得姓,代代相傳;上官氏曾為漢昭帝皇後,富貴勳爵,累世不絕。曾祖上官弘,曾任隋朝騰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讚持、尚書比部郎中。因與穀城公吐萬緒平定江南,官授通議大夫。上官弘學富五車,擅寫文章。在朝為官,常振士族之清氣;仗劍平叛,一掃江南之淒風。

祖父上官儀,本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之職;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謀略似海,波瀾在胸;品行如崖,高山仰止。他砥礪才學,如將木頭煣製成良弓,把鐵礦鍛打成利劍。於文章中采擷精華、摒棄糟粕,一度使典籍窮儘枯竭;文筆錯綜變幻、甚於煙霞,常常令文章蔚然壯觀。故而冠簪執笏,入朝為官,綢繆廟堂之上。他高瞻遠矚,諫言獲納如以石投水;位拜宰相,輔佐得力如羹中鹽梅。宮中府中的幕僚下臣,慰問看望相趨不絕;麒麟寶閣與雕龍樓台,有宰相的輝光世代相照。富貴卻不思奢靡,勳重也不改舊時的交遊。生前享有美名,華屋中滿藏典籍;逝去亦有遺愛,追封的詔令直抵九泉之下。

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左千牛,為周王府屬。身處高門,才冠士族。侍君之道,常在腹心;朝廷之事,首為諫言。他像颯遝的萬尋大樹,振起國家風氣;像昂然的千裡寶馬,博得一世聲名。後來上官儀罹遭大難,被奪印去官、驅逐出朝,流放到石門之外。上官庭芝也一同被流放,父子二人都憂患而終。上官庭芝被追贈為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尋荒山,再不見藤城棺木;藏於秘府,徒留下竹簡舊書。

上官婉兒懿德賢明,如有神助。以詩書為園圃,擷拾得其芳華;以筆墨為機杼,織就錦繡文章。十三歲為才人,博通典籍,筆走龍蛇;應變敏捷,迅於星火。先皇撥亂反正、推陳出新,拯救生民於疾苦,繼承上天的使命。神龍元年,冊封她為昭容。後來韋皇後專擅國家大權,搖動皇家根基,與奸臣策劃陰謀,想立愛女安樂公主為儲君。安樂公主也暗中謀劃,想收攏奸臣作為黨羽。上官昭容為此泣血勸諫,儘心竭誠,請求先帝下令掃除韋後的黨羽。先帝心存寬厚之德,為韋後掩蓋瑕疵。上官昭容知道先帝不聽勸諫,無可奈何:先是請求調查審理韋後一黨,進言未被聽從;又請求辭位自退,皇帝命令不許;再請求落發出宮,最後也被阻止;最後飲鴆死諫,幾乎因此殞命。

先帝珍惜上官婉兒的才能,痛心於她的堅貞,廣尋良醫,才救回了命若懸絲的她。日月流轉,終於痊愈。她上表請求自貶為婕妤,再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