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蕭綽采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布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使他們失去兵權,解決了內部奪位的一大隱憂。
982年(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遼景宗病逝於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宮。
此時,年僅十二歲的兒子耶律隆緒繼承皇位,是為遼聖宗,次年改元統和。
“母以子貴”,983年(統和元年)蕭綽則被封為“承天皇太後”,並以太後身份臨朝稱製,總攝國家大事,從而更好的輔佐遼聖宗的統治。
【力革弊政】
相傳蕭綽與韓德讓自幼有婚約,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配給你,願諧舊好。
而當國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
相傳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
蕭綽之後任韓德讓總領禁軍,負責京師宿衛。此後,韓德讓出入宮帳,與蕭綽情同夫妻。
兩人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
在韓德讓的輔佐下,蕭綽對遼國的製度和風俗進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不但將遼國從奴隸製國家進一步向封建製轉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
據《遼史·刑法誌》記載,自蕭綽變革之後,遼國“國無幸民,綱紀修舉,吏多奉職,人重法”,“統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獄空聞”,遼國內政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
【兩敗宋軍】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縣)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說蕭太後的風流韻事之後,聯同文思使薛繼昭等人相繼向宋太宗進言:
“如今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而其母與韓德讓不清不楚傷風敗俗,定然招來國人痛恨,遼國肯定內亂,上下不齊心,會有誰願聽一個敗壞婦德的女人指揮?正是對遼用兵的大好時機。”
於是,宋太宗於雍煕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對遼國發動"雍煕北伐"。
宋軍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勝利。
蕭綽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後親帶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趕到南京,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
五月,蕭綽親披戎裝上陣,一麵率兵在正麵與曹彬對陣,一麵派耶律休哥包抄宋軍後路,阻斷水源糧道。
曹彬所部大敗。
蕭綽騰出兵力,轉而對付西路宋軍,極大鼓舞了遼軍的士氣。
宋太宗連忙下令西路軍全線撤退。
宋軍士氣低落,一路連吃敗仗。楊業得不到後方有力的支援,最終包括楊業之子楊延玉在內的所有部屬都全數殉國,楊業本人也被活捉,悲憤之下絕食殉國。
蕭綽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
遼軍士氣大振,而宋朝守軍則大受打擊,未曾對敵便已經失了信心,無法守住已經奪得的土地。
遼國順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閏九月,蕭綽領著遼聖耶律隆緒、韓德讓,率二十萬遼國精銳部隊南征大宋。
遼軍勢如破竹,兩個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距北宋都城開封僅一河之隔。
【澶淵之盟】
北宋宰相寇準堅持請求宋眞宗禦駕親征、激勵士氣。
當宋眞宗的車駕出現在澶州前線時,士兵高呼“萬歲”連延不絕,聲震數十裡,人人同仇敵愾、個個視死如歸,很快就集結起數十萬之多的援軍與遼軍對抗。
這對蕭綽的南征大計自然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不久又一個打擊接踵而來--遼國名將蕭撻凜在察看地形時,被宋□□射中身亡。
遼軍未戰先喪大將,士氣大受影響。
蕭綽審時度勢,又加上韓德讓的勸吿權衡,決定陣前議和。
遼宋達成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眞宗趙恒為兄,趙恒則稱皇太後為叔母;
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
雙方結束了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
同年,遼聖宗再一次為母親加進尊號,使蕭綽的尊號從統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後”、統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後”、一直加到了“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仁洪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
【自擺婚宴】
統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群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齎,並“命眾臣分朋雙陸以儘歡”。
統和十八年(公元994年),韓德讓成為遼國權力最大的實權人物: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