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帝每次想封爵鄧綏家族,鄧綏往往謙讓苦苦哀求不讓進行,所以鄧綏的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臨朝稱製
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後以十數,後生的往往隱秘地養於人間。
殤帝劉隆生下隻百餘日,鄧綏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綏為太後,臨朝聽政。
和帝安葬後,宮人都歸園,鄧綏賜周、馮貴人策書說:
“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於□□,一同享受歡樂,十有餘年。
沒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應當照老規矩分彆歸於外園,慘鬱凝結,徒增哀歎。
以前衛國莊薑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歎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擬的啊!今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
又賜馮貴人王赤綬,因沒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
當時剛剛遭到大的憂患,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大珠一篋不見了,鄧綏想來,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
於是親自檢閱所有宮人 ,冷靜仔細地察顏觀色,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
又和帝寵幸者吉成,駕車的一起冤枉吉成有挾邪弄巫蠱惑的壞事,於是下掖庭獄拷問審訊,供辭證言明白無誤。
但鄧綏認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無惡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關人等進行核實,結果,是駕車人自己所為。
宮中沒有不歎服的,認為鄧綏聖英明哲。
恩施天下
鄧綏常以鬼神難於征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
於是詔令管事人罷去不合典禮的諸祠官。又詔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來所犯妖言巫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永不得仕者,都免為平民。
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一切服禦珍膳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就行了。
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二萬萬,鄧綏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
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
上林苑的鷹犬,一律賣掉。蜀郡、廣漢郡供進的金銀緣器以及九帶佩刀,一並不再上調。
停止畫工三十九種。
又禦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鄃、金銀、珠玉、犀象、王毒瑁、雕鏤等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
離宮彆館蓄積的米糧薪炭,一律省去。
又詔令諸園貴人、宮人有宗室同族若體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園監核實上報名冊,親自到北宮增喜觀檢閱詢問,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當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
殤帝駕崩,鄧綏決定立安帝劉祜,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和帝、殤帝去世,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康陵秘藏,諸喪葬工作,事事減省節約,隻有常規的十分之一。
鄧綏詔令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
“往往看到前代外戚賓客,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
毛病就在於執法怠惰鬆懈,不即時執行懲罰的緣故。
今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誌,而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乾犯禁令憲章。
應明白加以檢查整飭,不要相與寬容護。”
從此親屬犯罪,沒有任何原宥赦免。鄧綏憐湣陰皇後因罪而廢,敕免因她而流放的親屬回原籍,赦令歸還資財五百餘萬。
明辨冤獄
永初元年(107年),封鄧綏母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師旱災,鄧綏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
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被抬著來見鄧綏,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抬起頭像要訴說什麼。
鄧綏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
鄧綏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裡,天就下了及時雨。
永初三年(109年)秋,鄧綏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
鄧綏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隻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
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
鄧綏認為陰陽不和,戎馬乾戈迭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侲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
豐年則恢複原來老樣子。
太後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
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隻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製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禦座,分彆賜與葛布各不等。
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鄧綏母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綏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
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
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諡為敬君。鄧綏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綏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須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
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
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采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禦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
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自鄧綏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後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複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
功垂竹帛
元初五年(118年),平望侯劉毅,以鄧綏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讓他們有所記載,便上書安帝說:
“我聽說《易經》上記載伏羲神農的事跡,而皇德昭著;《書經》上記述唐堯虞舜的事跡,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業書之於竹帛,把德音留之於管弦。
我考慮皇太後秉賦大聖的英姿,體現天地的厚德,蹤齊舜妻娥皇、女英,跡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節約,杜絕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製逸樂貪欲的苗頭。
正位於內宮,流風化被四海。到和帝元興、殤帝延平之際,國無太子皇儲之副,太後仰觀天象,參照人譽,迎立陛下為天下主,漢室永安,四海平靜。
又遭水災,廩賑饑荒。施恩元元百姓,冠蓋交路。菲薄衣食,為群下表率。
減少膳事,解除車馬,以贍養黎民大眾。惻隱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顯揚卑微。崇尚安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