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秦家立足關中六十多年,經過兩代家主的大力發展,底蘊還是很豐厚的,沒有那麼好對付!
畢竟秦家那八百經過戰場洗禮的精銳私兵,可不是擺設,而秦家那位打的羌族都沒脾氣的家主,更不好招惹。像虎嘯山這種隻有一兩千嘍囉的山寨,根本就不夠人家秦溫塞牙縫。
暗暗揣測的這些家族雖然猜不到那位大人物是誰,但是見這位最終也沒有後續行動時,就知道虎嘯山這顆棄子,肯定會受到秦家瘋狂的報複。
果不其然,故意裝作摸清情況後的秦溫,立馬領著三百私兵,以為三弟秦恭“報仇”的名義,殺向虎嘯山。
知道這個消息後,秦昊一開始有些不明所以,為什麼要在這些土匪身上耗費家族有限的力量呢?後來想明白後,秦昊不禁感歎,心軟的人在這個時代是注定成不了大事的!
而虎嘯山大當家聽秦溫親自領兵殺來時,原本是準備跑路的,可是見秦溫居然隻帶著三百人,心安的同時也更加憤怒,認為自己受到了輕視,於是立馬點齊山寨可戰之兵,共一千八百匪徒,下山與秦溫決戰。
六比一的人員比例,按理說就算秦家護衛精銳,不計傷亡的話也是可以打贏的,虎嘯山大當家是信心滿滿,可是卻低估了秦溫的領兵能力。
此時統帥90的秦溫,單論統帥能力已經可以排進目前大漢前五,就算是比起現在的曹操孫堅也不遜色,也隻有皇甫嵩、盧植等人老輩名將才能穩壓秦溫一頭。
虎嘯山地勢凶險,秦溫就算將秦家八百私兵都帶上,也不一定能攻下,就算攻下也是得不償失,秦溫作為一代儒將,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之所以隻帶三百人,隻不過是為了示敵以弱,將匪寇順利引下山,令其失去地利,到時如何宰割還不是秦溫說了算。
在秦溫看來靠三百精銳正麵打敗兩千匪寇其實不難,但全殲卻非常的困難的,他不是項羽,做不到一抵十,不過他這次出兵的真實用意很深,必須儘全功。
所以穩妥起見,秦溫早就暗地裡派秦儉帶領四百私兵悄悄跟在隊伍後麵,隻待兩軍交戰就立馬繞道從敵軍背後,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虎嘯山大當家隻不過是個連字都不識的土匪,哪懂得這些計策,直接帶著手下就向秦溫衝殺過去。
秦溫見對方居然這麼輕鬆就上當,自己連罵戰都省了,於是直接指揮隊伍且戰且退,在秦儉的隊伍跟上來後,秦溫立馬指揮部隊停止撤退,開始進行決戰。
一方因一直追擊而士氣高昂,一方因被動挨打而無比憋屈,雙方是打的如火如荼,各有死傷,當然匪徒一方的傷亡更大,秦家私兵的訓練素質在戰鬥中很快就體現了出來。
就在秦溫一方完全擋住對方攻勢時,秦儉率領四百人馬突然從背後殺出,大當家和一眾匪徒見此場景頓時都嚇蒙了,秦家僅憑三百人就擋住了一千八百人的進攻,現在又多了四百生力軍,這還怎麼打?
雙方的差距原本就非常大,秦家八百私兵個個身穿皮甲,手持鋼刀,而且都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軍人。(注:這個時代由於鋼鐵的產量有限,所以皮甲才是主要的製式戰甲,而且都不是所有不對都能裝備的上的,鐵甲隻有軍官和少量的精銳才有資格穿。)
而匪寇中除了幾個當家之外,幾乎無人著甲,兵器大多也都是木質長槍,再加上一個鐵質槍頭,有的連鐵槍頭都沒有,而且一個個看上去就麵黃肌瘦的樣子,更彆說訓練了。
這樣的隊伍打順風仗或許還可以,硬仗肯定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麵對秦溫和秦儉的兩麵夾擊,匪寇幾乎是一觸即潰,瞬間就死傷慘重。
一心為兄報仇的秦儉,則一馬當先,直奔大當家而去,三回合就就將其斬殺,順便還解決了二當家三當家兩位首領。
首領的死亡和大量的傷亡已經令匪徒們膽寒,紛紛跪下求饒希望可以保住一條小命。
若是平時秦溫或許會繞過他們一命,但是這次出兵可是為弟“報仇”,所以對於這些投降的人,秦溫隻有一個字,那就是“殺”。
虎嘯山一千八百餘眾,最終有一千五百餘人被斬殺,兩百多人投降後被坑殺,隻有幾十人乘亂逃走,秦家僅損傷了一百五十多人,而且幾乎都是在秦溫帶領下,誘敵的那三百人。
在外人眼中這些人或許是死於匪徒之手,但在秦昊眼中他們都是死於秦溫的算計。
秦溫明明可以率領著300人正麵擊潰對方的隊伍,這樣傷亡或許還小點,可秦溫卻偏偏且戰且退,要知道戰鬥中一撤退可就不是自己說的算了,在精銳的隊伍也會有損傷的,秦溫這樣讓隊伍處於不利狀態的反常行為,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是因為這次帶出來的這三百人,都是三叔秦恭的忠實黨羽,而這次剿匪其實也是秦溫想借匪徒之手,殲滅秦家內部的不穩定因素,順便在穩定一下關中的治安。
此次出兵剿匪,秦溫可謂是賺足了好處,一是以為弟報仇的同時又為民除害,這使秦昊賺足了好名聲,當地百姓無不對秦溫感恩戴德。
二是對秦家內部進行了一次潤物無聲的大清洗,使家族更加團結,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不過隻要一想到這種好處是以近兩千人的頭顱作為代價時,秦昊就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就算這個時代人命不值錢,可父親也太冷酷了,簡直是為達目不擇手段。
秦昊內心中其實知道父親這麼做是對的,隻是隱隱有些難以接受,兩千多條生命啊,就這麼毫無意義的消失了,真的太殘酷了。可秦昊卻沒有絲毫辦法,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不是改變,而是適應這個世界,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將來他才有機會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