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們每一位,無不是曆經寒窗苦讀、宦海沉浮,數載乃至十數年的辛勤耕耘,方能在男權主導的官場中艱難立足,贏得一席之地。
即便是百年前那位威震四海、名垂青史的洛陽護國公主,亦是以拯救國家於危難,立下震古爍今的功勳,才得以打破陳規,獲得上朝議政的殊榮。
反觀盛珺薇,她憑借的究竟是何等非凡之資?!
這不僅是個盛睿姣急於脫口而出的問題,同樣也是裴煜母子以及在場所有圍觀群眾內心深處共同的困惑。
裴煜,那個在書齋寒窗中熬過了近二十年春秋,憑借自身才智與丞相父親的庇佑,終於在今年科舉中脫穎而出,摘得探花之名。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深知官場之路並非坦途,未來能攀爬至何種高位,尚屬未知。
尤其是初入仕途,斷然不可能一步登天,徑直坐上五品官的尊貴寶座。
圍觀的人群中,不乏那些寒窗苦讀、付出心血遠勝裴煜的學子。
他們或許才情橫溢,或許勤勉刻苦,卻因種種原因與金榜題名失之交臂。
縱然其中部分落第舉人日後還有機會通過其他途徑步入官場,也往往隻能從最底層的小吏做起,一步步艱難攀爬。
然而此刻,這位相府新婦,卻如同平步青雲般,輕描淡寫地坐上了人人夢寐以求的五品官之位!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瞬間吸引了全場所有人的目光。
有驚訝者瞠目結舌,有好奇者目光閃爍探尋,有豔羨者目光流轉,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向往。
然而更多的,是那猶如暗潮湧動的嫉妒與憤恨。
麵對這複雜而熾烈的眼神風暴,盛珺薇自己至今也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她憶起前世,為助鄭亦揚步步高升,她幾乎算儘了一生卦象,手指頭都磨得快要冒出青煙,卻始終未能為自己謀得半點官職。
直到鄭亦揚連續三次榮膺一等功勳,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