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一係列複雜的行凶手段,孫大人眉頭緊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對付一個昏迷不醒的人,一兩刀不就足夠了嗎?更不用說,直接在飯桌旁動手豈不是更為簡便快捷?”
彭大人也加入了討論,表達了同樣的不解“確實,他這樣反而增加了暴露的風險,何必多此一舉?”
盛珺薇耐心解釋道“因為他深知,方老頭的生活早已孤獨至極,女兒們各自成家,他越發沉迷於杯中物,不再掩飾自己的酗酒習慣。外人看來,他隻是一個因喪妻而陷入無儘孤獨的老人,借酒消愁,醉後偶爾的爭執不過是寂寞的表現。因此,他有把握,即使方老頭失蹤或遇害,也不會立刻引起外界的警覺,從而為他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起初的日子裡,鄰裡間還保留著幾分舊日溫情,偶爾有人踏著夕陽的餘暉,穿越曲折的小巷,來到胡廣風簡陋的居所串門。
然而,隨著日子的推移,胡廣風醉後的狂言與無端的爭執漸漸成了夜晚的常客,那些原本溫馨的訪問逐漸被冷漠和避諱取代。
夜幕降臨,本應是促膝長談的好時光,卻因他的失態而變得孤寂無聲,最終,夜間便再無一人願意踏入這個充滿不和諧氣氛的小屋。
盛珺薇眼神深邃,語氣平緩地補充說道“除了社交上的疏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著胡廣風。他常常流連於茶館外,那裡有一位說書先生,用那抑揚頓挫的聲音講述著一樁樁懸疑迭起的故事。故事中不乏精妙絕倫的探案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鬨鬼傳說。胡廣風每次都聽得入迷,那些故事如同種子般,在他心中悄悄生根發芽。”
“在決定采取行動之前,胡廣風就開始了周密的籌劃。他深知,若是直接對方老頭下手,官府的追查如同利劍,極易指向自己。因此,他構想出了一個更為隱蔽的方案——製造一個看似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一個讓所有人都迷惑的密室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