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中,兩兄長遠矚地預備在三年後的科舉中再次奮力一搏,畢竟父親的失官使得家族的榮耀亟待有人通過重入官場得以恢複往昔光輝。
然而,出於對家族現狀的深思熟慮,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將這難得的機會拱手相讓給弟弟,視其為家族複興路上的關鍵棋子。
在他們睿智的眼中,家族正處於一個複興的緊要關頭,若是他們二人繼續埋首於浩瀚的書海之中,家族的未來恐怕很難支撐到他們金榜題名、榮歸故裡的那一刻。
經過一番慎重且充滿親情的討論,他們最終一致同意,由弟弟盛銘文挑起這份重擔,肩負起家族振興的大任。
而他們自己,則暫時將精力集中在穩定家族的經濟基礎之上,畢竟,一家人的日常所需,離不開銀錢的流通與保障。
此外,那些曾因家族顯赫而維係的人脈關係,現在也需要精心梳理和進一步鞏固,確保在關鍵時刻能成為助力而非負擔。
這樣一來,盛銘文不僅背負上了讀書求取功名的重任,還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這份重責似乎過於沉重,讓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不禁自問,自己單薄的肩膀是否真的能夠扛起這關乎整個家族命運的重擔。
與此同時,學校的環境對他而言也變得越來越不友好。
那些曾經因他父親官居尚書而對他百般奉承的小人們,得知其父親的失勢後,立刻轉變了態度,不僅不再逢迎,反而在言行間處處與他針鋒相對。
而那些老對手們,更是在這個時候變本加厲,讓他每日生活在無儘的困擾之中。
這樣的狀況之下,彆說繼續在科舉之路上前行,就連維持現有的學業成績都顯得異常艱難。
就在這樣壓抑的氛圍中,盛銘文的心情偶爾會在見到忠心耿耿的盛明陽時得到一絲慰藉。
不管外界如何風起雲湧,府中的仆人們依舊忠誠地視他為主人,特彆是盛明陽,因為深知盛銘文的父親為了保護盛府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心中對盛銘文更多了幾分親近與敬仰。
盛銘文那緊鎖的眉頭在看到盛明陽恭敬且帶有討好意味的態度時,也不由得略微舒展開來,輕輕點了點頭以示認可。
盛明陽察言觀色,諂媚地道:“四少爺念書辛苦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