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工具人,要有工具人的覺悟(1 / 2)

次日,仿佛隻是一場很平常的早朝。

因為年關將近,各地呈上來的奏折,也多以歌功頌德為主,盛讚在大明皇帝的英明領導下,老百姓安居樂業,人人稱頌大明朝的好處,雲雲。

這類奏折已經不能牽動朱元璋的情緒,隻是保持著平靜的神色,俯瞰文武百官。

糧食,依然是個大問題。

雖然今年全國再次迎來史無前例的大豐收,尤其是應天府的淳化、句容兩縣,收成稻穀竟達到了往年的兩倍甚至三倍,老百姓不但家中有了餘糧,甚至還能用來置換許多生活必需品。

這兩三年的光景,淳化縣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水準,都比其他府縣的農人,明顯高了一大截。

不過……朱元璋作為大明皇帝,不可能因為一府一縣的收成而沾沾自喜。

他心懷天下,那六七千萬大明子民,都是他必須要操心的。

現在當然還好。

但是未來呢?

倘若有朝一日,真的出現了秦楓心聲中提到的那個小冰河時期,那麼以大明目前的糧食產量,哪怕是考慮到兩三百年的糧食儲備,能夠用來抵禦可怕的天災危機麼?

朱元璋沒有把握。

所以,作為重中之重的糧食,還要繼續下功夫。

淳化縣去年的豐收,得益於秦楓從海上帶回來的幾百車鳥糞,借此一舉勝過了句容縣,並且讓句容縣縣令馬兆科輸了賭賽,這是朱元璋親眼見證的事情。

然而要讓全國糧食增產,那還是戶部尚書楊思義搞出來的那套紅萍肥田,配合秦楓灌溉新法,若是全麵推廣下去,明年的全國糧食產量,想必會更加喜人。

為了對抗那個傳說中的小冰河,朱元璋鉚足了勁,要儘力囤積糧食,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豐衣足食的江山,試圖突破那個該死的王朝周期律。

對老百姓來說,能吃飽肚子,就是盛世。

更何況還有朝廷推行的攤役入畝,以後徭役竟然不再是義務免費的了,不論是修橋補路還是修建水渠之類,都由當地官府製定出詳細的標準,參與出力的民夫都能領到一份錢糧,哪怕並不太多,但比之前白白辛苦,那肯定是好了太多。

這個大明朝,真好啊!

這是各地百姓真實的呼聲,並非奏折上故意誇大。

但另外還有一句話,在民間雖然很流行,但那些精明的封疆大吏,可不敢把這話放入奏折裡,連暗示都不敢。

這句話是:要是不打仗,那就更好了啊!

每個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初建幾年的大明朝,遠比之前黑暗肮臟的元朝末年,強得太多了。

隻可惜……這位姓朱的大明皇帝,似乎太愛打仗了,大明江山都沒坐穩呢,先開啟了一場北伐,後來又大老遠地跨海去滅了日本。

圖啥啊?

老百姓可不懂什麼銀兩平準庫的事情,他們隻知道一打仗就要出兵役,那可不止是苦差事,搞不好要丟性命的。

倘若是亂世,人命賤如草,那或許反而不把這當回事。

但現在是盛世,家家戶戶都有餘糧,彆說一兩個兒子,就算七八個也養得起。

誰家的男丁,都不舍得送去戰場上拚命啊!

但是沒辦法,上麵要打仗,老百姓哪有抗拒的資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