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頭微挑,神色間閃過一抹微微的詫異。
身為大明皇帝,朱元璋要處理的政務極多,忙碌時,每天要看兩百多份奏折,處理四百多件國家大事!
在百忙之中,再次出宮,來到淳化,自然不是為了參加縣試,圖個體驗的。
朱元璋主要是想第一時間知道,秦楓作為來自七百年後的未來者,究竟會如何主持這次縣試,縣試的試卷上,究竟會設置哪些題目。
現在,他已經看到了。
但出乎意料,這試卷上的第一題,可謂是中規中矩,出自於《大學》,是開篇第一句,可以說天下讀書人都對其耳熟能詳,並沒有任何出格的地方。
既然來了,自然不能隻看題,不答題。
畢竟朱元璋和毛驤這一對組合,在考場中頗為特殊,秦楓不但派了個識文斷字的衙役在旁邊看著,自己作為主考官,也時常踱步過來,關心一下這對熟悉的父子,是如何配合答卷,讓目盲之人也能參加科舉。
朱元璋雖出身寒微,但後來南征北戰時,已經開始讀書學習,得天下後也不曾放下書本。要是太過於艱難晦澀的學問,他可能涉獵不多,但總不會連《大學》都沒讀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句話,說的是《大學》中的三綱領,強調道德修養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
那麼既然出現在考卷上,答題的方向是什麼呢?
大約就是要剖析為什麼要這樣,這樣做的重要性,必要性,不這樣做的危害性,然後重點是強調自己讀書科舉求仕,正是為了踐行這樣的人生理想,道德追求。
當然,也可以結合《大學》原文當中後麵的內容,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子,闡述自己的人生抱負,描繪自己忠君愛國的思想。
總之,這題目中正平和,不偏不怪,甚至有些簡單了,但這隻是最初級的一次“縣試”,這樣的題目設置,可以說很合理。
朱元璋略一沉吟,便開始破題起筆。
由朱元璋小聲口述作答的內容,聲音隻可以讓近在咫尺的毛驤還有那位督查的衙役聽到,然後毛驤執筆,在試卷上寫下一個個工整清晰的字跡。
其間,秦楓來過一次,見兩人配合不錯,而且作答的內容也是穩妥簡明,雖然談不上有什麼驚豔,但還真沒想到毛老爹一個盲人,還能有這麼不錯的學問,顯然目盲之前也曾刻苦讀書,隻能說人生際遇無常,現在卻是有些可惜了。
接下來,當然還有題目。
這一道,是“經文題”,題目是: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朱元璋眉頭皺起來,感覺到有難度了。
畢竟,他的文化程度都是後補的,跟係統學習過的讀書人,終究還是有很大差距。
憑借自身能力,朱元璋隻能依稀記得,這句話出自《尚書·大禹謨》,說的是天地大自然養育萬物生靈,然後引申到如何養育天下萬民的道理。
道理是明白,但是要讓朱元璋引經據典,把這裡麵的內涵解說清楚,就有些為難。
沉思良久,朱元璋才緩緩開口,雖然腦子裡的東西不算多,但勝在地位崇高,高屋建瓴,倒也能說得透徹,自有一番彆開生麵的解釋,卻是那些隻會死讀書的讀書人,遠不能及的了。
不會越來越難吧?
朱元璋有些忐忑,按這個難度升級,接下來自己怕是連題目都看不懂了,總不能交白卷……
第三題,映入眼簾。
雖然朱元璋看得真切,但隻能假裝看不到,依然是由毛驤念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