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沈博士(2 / 2)

撐著下巴說道:“學長喜歡吃吃喝喝。”

“哈哈哈!”眾學子聞言哈哈大笑,笑的最大聲的另外一個調皮的,小侯爺趙慨雙手抱臂看杜瑜的好戲,“確實,鴻臚寺適合你!”

杜瑜向來與他不對付,反笑道:“要不是因為你姓趙,你以為你進的了國子監?連黃班都進不去,還好意思說?”

“你什麼意思,欠揍是吧?”趙慨說著上前一步。

“來呀!誰怕誰?”杜瑜也不甘示弱。

兩邊人見狀忙拉著這兩頭臭脾氣的公子哥。

“你們打一架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場麵會不會太血腥?要不我過會再來說?”沈靈婉一臉無辜的眨巴眨巴眼。

“哼!要不是怕嚇著小學妹,我非打的你滿地找牙!”杜瑜收了手。

“哼!有本事下學再約!”

”打架能解決事情的本質嗎?即便贏了,彆人心中也不服。我若是小侯爺,定在我的弱項上麵下功夫,憑實力讓其他人折服!”

沈靈婉見二人都消停了,問道:“剛剛我說哪了?”

“剛說道讓杜瑜去鴻臚寺。”

“哦!對!”經過提醒,沈靈婉繼續說道,“我說杜學長適合鴻臚寺並不是開玩笑。你們沒發現杜學長除了吃吃喝喝,他在學院裡交友甚廣。我聽說杜學長在外麵也有很多稱兄道弟的朋友,為人處事很有一套。這樣能應付各種人際關係的人,不該在鴻臚寺那裡做外交官員嗎?或者未來做個使臣,去往各國建立邦交。”

眾學子點點頭認可。連杜瑜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形象高大了不少,感覺立馬就要鴻臚寺卿的,走起。

孫可盈見眾人點頭認可,害怕杜瑜又懟她,搗了搗身邊兵部侍郎的女兒江若。

“小師妹…”

江若剛開口,就被沈靈婉打斷。因為沈靈婉就是個小懶懶,最不喜歡彆人浪費她的時間,她的時間隻可以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我是覺得杜學長適合鴻臚寺,那是因為我在國子監觀察到的,可是朝廷不知道呀!”

“哦!小學妹的意思是,通過不同的題目,知道每個人擅長什麼,未來好根據各自的擅長分配職務,是嗎?”韓冬明白了沈靈婉的用意,可是心中還是疑惑,”可是科舉如何能按照小學妹這樣的安排呢?”

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各位學長有細細翻閱過以往科舉中名列前茅的策論嗎?如果有人細看過,就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了。”

科舉選題,向來不會考重複的,所以多數學子隻是泛泛拜讀,並未深究。

“各位學長,既然能經過層層篩選進入國子監,將來多數也是走上仕途,入朝為官。”

“《荀子》中說道,‘古之所謂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這闡釋了為官者應如何做到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厚敦’與‘合群’是為官的兩個標準。”

沈靈婉說的極其有道理,不少學子自發的靠近了些,或是扶著欄杆站著,或是坐在庭院中的石頭上,或是席地而坐,靜靜聆聽,不去打擾。

“‘厚敦’就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務實,不弄虛作假,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合群’顧名思義就是和百姓們走近,不脫離群眾,親民、愛民、憂民、樂民。放下架子,走近百姓,傾聽百姓的心聲,愛護群眾。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他們,要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他們。”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與百姓同甘共苦,這樣朝廷才會受到他們的擁護。”

“‘厚敦’與‘合群’兩者缺一不可,片麵地講“厚敦”,以己為中心,一味地按照公事公辦做決策,就會脫離百姓無法為民辦實事;片麵地講“合群”,就可能流於嘩眾取寵,終將失去民心。”

“因此為官者,要始終堅持做一個‘厚敦合群’的人,聚萬眾心、得萬眾力,共同為我大齊造福萬民。”

語畢,眾人還在期待沈靈婉接著說。

靜默了很久後,響起一片掌聲,眾人齊齊看向回廊一處遠遠走來的博士們、助教們。

“靈婉呀!沒想到你才是大才呀!可惜是個女兒身,要不然定也是國之棟梁!”張博士指指這個大才的沈靈婉。

博士們越看越喜歡這小丫頭,應和著誇讚小姑娘。

“小學妹,你這段言論都能當博士了!再給我們講講唄!我們還沒聽夠呢!你們說是不是!”好學的學子們七嘴八舌的要求著。

吵死人了!沈靈婉不自覺的皺皺眉。

張博士示意讓大家安靜下來!逐慈眉善目的邀請沈靈婉:“要不沈博士給大夥再講講?”

“哎呀!有什麼好講嘛!我也是聽博士們授課總結的,你們以後好好聽課就是了!”說完,沈靈婉羞的就跑了。

“哈哈哈!沈博士害羞了!”

“哎!跑什麼呀!問題都沒回答呢!還沈博士!不會是答不上來,羞的走了吧!”開心的時候,總有些人讓人生厭,比如孫可盈!

“你有什麼問題,老夫來答!”張博士捋著白胡須,坐在沈靈婉剛剛坐的台階上。

“也沒什麼!就是想知道,科舉又不這樣出題目,很多都是寒窗苦讀數年,這樣的小考不是耽誤這些學子的時間嗎?!”對上博士,當學生的就是家底再硬,氣勢也會若瞎幾分。

張博士點著頭,緩了片刻後回答。

“為官者,若不憂民之憂,如何能稱得上叫父母官?”張博士用通熟易懂的話解答著:“父母官!父母官!自然就得像父母看孩子一樣的去關心百姓。有些孩子受了委屈,會找父母去訴苦,尋求幫助;有些孩子則性格弱一些,不善表達。若父母不去主動了解,孩子會主動說出來嗎?你們也是從孩童時期過來的,你們如今有困難會去找父母嗎?”

“我想現在的你們,應該很多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吧?又或者即便想報憂,衡量一下父母是否能解決,如果解決不了,還是不會說!對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