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端午時(2 / 2)

問俗 首甲 3200 字 10個月前

伍愉安一邊畫著,一邊輕聲解釋著這個習俗的寓意:“畫額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寓意著驅走瘟疫,保佑孩子們健康平安。這個‘王’字象征著百獸之王,能夠鎮住一切邪惡。”

畫好後,一行人便前往宗祠而去。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田仁序攜張衡帶領眾人在宗祠內行拜天之禮,

黎明時分,沐浴過的巫溪百姓已齊聚於宗祠。但見田仁序身著青衫,頭戴綸巾,立於高台之上。他手持香燭,麵色肅穆,高聲宣道:“今日我等共行拜天之禮,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言罷,便將香燭高舉過頭,深深一拜。

眾人見狀,紛紛效仿,一時間,千頭攢動,香煙繚繞。拜畢,田仁序又領眾人三呼“蒼天在上,庇佑我民”,聲音洪亮,震天動地。此刻,天邊已泛起魚肚白,霞光萬道,映照在眾人臉上,顯得格外莊嚴神聖。

拜天之禮既畢,田仁序又宣布將行射柳之俗。不過,這次,他將主事人之責交於了張衡。張衡命人將早已準備好的柳枝靶子掛在樹梢之上,射者需於百步之外,以箭射柳枝。若射中,便可上台飲酒一杯,以示嘉獎。百姓聞此,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首射者乃自然是田青,這等射柳習俗,他從小便玩。他手持長弓,眼神堅定,瞄準柳枝,一箭射去。隻聽得“嗖”的一聲,箭矢如流星般劃破長空,正中柳枝。眾人見狀,齊聲喝彩。田青麵露得色,上台取酒,一飲而儘。

孩童們也不甘落後,紛紛上前躍躍欲試。這一玩,玩到了日上三竿。馬氏拉著伍愉安的手,笑著說道:“愉安,今日太奶奶親自下廚,午飯便一起用吧?”

伍愉安笑著點了點頭,交代了小滿和一芷後,帶著鳳妹和九娘子去了田家。

田家門口,艾草與菖蒲隨風搖曳,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寓意著驅邪避祟,祈求平安。馬氏原想親自下廚,為家人準備端午節的佳肴,但在伍愉安的堅持下,她終是笑著點頭,任由伍愉安一人走進後廚,開始忙碌起來。

伍愉安洗淨雙手,開始準備食材。她先將糯米浸泡在清水中,待其吸足了水分,變得飽滿透亮。接著,她又將粽葉一張張洗淨,晾乾備用。

在準備餡料時,伍愉安的手法熟練而細致。她將紅棗去核,攪拌成餡料;又將鹹蛋黃切成小塊,與糯米混合均勻。這些餡料,都是端午節傳統的選擇,寓意著吉祥如意,團圓美滿。

包粽子時,伍愉安的手法更是嫻熟。她取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折成一個漏鬥狀,然後填入糯米和餡料,用手輕輕壓實,再用粽葉包裹嚴實,最後用細繩捆紮牢固。不一會兒,一個個形狀規整、飽滿緊實的粽子便整齊地碼放在一旁。

。除了傳統的粽子,伍愉安還準備了其他豐盛的菜肴,其中最為特彆的便是一道端午果子。這道果子以紫蘇、木瓜、菖蒲等時令蔬果為主,切絲後被蜂蜜浸漬,既保留了蔬果的鮮美,又融入了蜂蜜的甘甜,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時令佳品。

伍愉安先將新鮮的紫蘇葉洗淨,切成細絲;木瓜削皮去籽,同樣切成細絲;菖蒲則取其嫩葉部分,切成細絲。這些切好的蔬果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