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朝看我直播鄉村生活日常》全本免費閱讀
小村子裡的小賣部是個神奇的地方。
或許也不能說是小賣部,應當說是:“雜貨鋪”,什麼都有——有賣醬油、零食、大米和豆子,也有賣電池、門鎖、燈泡、釘子和瓷磚、水泥。林菱記得那邊好像還會賣點迷彩服、鬥笠、膠鞋啥的,主打一個衣食住行方方麵麵照顧齊全。
而鄉村裡的人,哪怕在蓋房子的時候,都會為了省小工的錢,自己乾一些簡單的活,比如林菱家裡早年在蓋這棟小樓的時候,圍牆和路麵硬化都是爺爺奶奶叫上親戚和她那短命鬼爸爸一起乾的。
所以給鴨子搭個結實的磚頭窩而已,林爺爺才會那麼自然地讓林菱去買包水泥,老一輩人習慣了什麼都自己乾,不輕易請工人。
小賣部在村口,全村就這麼一家,林菱回房間穿上防曬衣,帶上帽子,又去後門外空地上看了眼三輪車——她們家的三輪車是用腳蹬的,林菱估量了一下,懶勁兒來了,還是決定騎小電驢去。
她沒乾過這活不知道,林爺爺叫她騎三輪車去是有原因的。
但現在她完全不知道,把手機支架架好,騎上小電驢就風馳電掣地出發了,還是那條古人們眼熟的鄉間小路,還是那些一家更比一家高的農村自建房,偶爾在眼前飛速掠過的綠樹與田野,以及麵前似乎看不到儘頭,被陽光曬成橘色的道路。
小賣部便是開在一家很像林菱家的三層建築裡,一樓客廳直接做成了店麵,院子裡還蓋了兩個倉庫,紅色油漆在院牆上寫了“老三食雜”幾個字,林菱把車挺好,拿著直播手機掀開了用細鐵線和日曆卷成的門簾,進去時,老板睡在櫃台後麵的躺椅上看手機。
“叔,我要買一袋水泥。”
古人們也好奇地四處張望,這小店不大,被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商品擠滿了,牆上地上架子上全是商品,隻留出了一小條供人進出的小路。林菱擠過去,櫃台前麵還一隻大肥貓蜷在大米袋子上,見有客來,敷衍地甩了一下尾巴算是迎客了。
林菱一邊說一邊走過去擼貓。
古人們便在呼嚕嚕的貓聲中,期盼著店主取出水泥來,沒想到店老板隻是抬了下頭,說:“那你要配細砂、中砂還是粗砂啊?”
林菱撓貓下巴的手一頓,傻了:“蛤?”
“水泥,你要混砂子才能用
嘛,你要什麼砂?”
林菱試圖描述:“我們家想砌磚牆用的。”
店老板坐起身來:“細砂呢,平整好看,但是比較難乾,中砂和粗砂不好看,但越粗的做得快,乾的也快。”順帶瞄了眼林菱停在門口的電動車,更是哭笑不得:“你買水泥,得配砂子和石灰,東西不老少呢,你用電動車怎麼拉?”
林菱隻好回去,撓頭道:
【尷尬了這不是,大家就當我在兜風。】
秦,嬴政坐在桌案後,提筆寫下了水泥、砂與石灰幾個字,便靜靜地看著林菱灰溜溜折返回了家,又找林爺爺問砂子顆粒大小和水泥的品種。
正是修馳道的時候,他對這“水泥”很有興致。
林爺爺氣頭上忘了跟孫女交代清楚了,等想起來的時候人都不知道跑哪裡去了,於是等在門口,看她空手回來就知道她傻眼了,笑著說:“給鴨搭窩,不用太好看,就用粗砂就好了,水泥也用普通的,不用太貴的,你跟老板說要做個雞鴨房子,叫他配好量。”
第二回就順利多了,雖然蹬三輪蹬得她滿頭大汗。
成功將水泥、砂子和石灰都運了回來,店老板看她滿頭汗還送了根老糖水綠豆冰棍給她吃,於是東西運到,林爺爺便叫她不用管了,他自己去找來鐵鏟,林菱便坐到陰涼的屋簷下舔冰棍,一邊直播一邊看林爺爺熟練地開始把水泥和砂子和一起乾活。
【我爺爺厲害吧,彆看他是老師,聽起來很文弱似的,他不僅會砌牆,還會用那種白色的PVC塑料管做雞籠,還會紮笤帚、做畚鬥,以前家裡的桌子椅子,也是他撿了人家不要的門板拿回家做的。
我爺爺還會修那種老式的電視、收音機。
我爺爺煮飯還好吃。】
林菱驕傲極了。
林爺爺聽到孫女兒吹噓他,他哈哈笑道:
【沒辦法,以前你要是不能家裡家外一把抓,不能乾些,怎麼能娶到好老婆?咱們那個時候都是說勞動最光榮的。不勞動的、坐享其成的,會受人鄙夷,而且那時候哪有這麼多商店,東西都得自己做自己修,這不算什麼,你五叔爺爺更厲害啊,他讀汽修的,會開大車還會修車。
以前爺爺那個年代,老師不算最吃香的,這種汽修啊、開車的人更吃香,八十年代,你五叔
爺爺跑一趟大車,還從外麵買些時髦的衣服鞋子還有頭繩頭花這種小東西回來賣,可受小姑娘歡迎了。】
林爺爺一邊聊天一邊手下的活計也不停。
漢武帝時期,劉徹看見林爺爺先將一袋砂石倒在地上,又用鏟子劃開一袋灰色粉末,混在砂石裡,不斷用鏟子攪拌均勻,等混得差不多了,就讓林菱去拿盆水來,讓林菱蹲在旁邊,一點一點往裡麵加水,他則不停用鏟子和泥,之後差不多了,又用鐵刮板繼續和,林菱還有些好奇:
【爺爺你怎麼知道要加多少水?】
這正是劉徹也想問的,看樣子這東西有些像營建城池用的夯土——漢朝也將黏土、黃土、糯米汁等材料混合在一起修建城池,但這“水泥”似乎更加便捷一些,隻需要摻沙土與石灰。
那這灰色的“水泥”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
隻是單單用於黏合磚頭砌磚牆?
【不知道,反正差不多看著這水泥砂漿能掛在磚頭上就差不多了,這個沒有什麼定量的,就是憑經驗,看著不要太稀就好了。】
林爺爺很快混好一桶水泥砂漿,用鏟子鏟進小桶裡,然後便拎著桶,讓林菱幫忙壘磚頭,於是林菱跟直播間說一聲,就把手機丟在了原地,幫著爺爺遞磚頭乾活了。
唐貞觀年間,李世民把工部尚書、侍郎都叫了出來,一起看林菱與林爺爺兩個人很快就沿著地麵起了一座半人高的磚牆,那混合了砂石的“水泥”用個平整的鐵板往磚頭上一抹就能黏住下一塊磚頭,而且……
“陛下,這水泥不一般。”工部侍郎聲音都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它乾得好快!您看,最底下的那層好似已經牢固地粘在地麵上了,雖然如今林老夫子用在磚上,但它原是粘稠的漿狀,這意味著,用這水泥來黏合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石牆也不成問題,還有!臣知道了,是路,後人的路!陛下!後人那平整的路——”
——那灰白色的、一條條平整的道路,是水泥做成的路。
李世民的手微微一抖。
這時,李世民還看到林老夫子將掉落地砂漿節省地重新鏟起放回小桶裡,即便沾上了塵泥,一樣可以再使用。
大概乾到了中午,已經依托著院牆的直角,蓋起來一個L型的磚牆,還留出了一個供鴨子進出的口、食
槽的口,通風的窗子口。
屋頂的話,林爺爺直接給鋪上一層防雨塑料布,再把原來塌下來的舊石棉瓦斜著蓋上去,保持坡度方便排雨,最後還把原來鴨窩的金屬網圍欄撿了回來,林爺爺用剩下的水泥把兩塊木條黏在了門兩邊,再用釘子和合頁把圍欄重新裝了上去。
這樣就算完工了。
林爺爺扶著腰擦了擦汗,說:“回頭把墊料和稻草鋪回去就行了,這樣鴨子就會回窩裡生蛋了。”
林菱點點頭,趕緊去給林爺爺倒水喝,然後才得意洋洋地繞著鴨窩欣賞了兩遍,雖然這個鴨窩看不出什麼美感,是最簡易的那種,但這可是她回鄉後參與搭建的第一個建築類項目!
【乾完了,真的很快哎,接下來就等水泥乾了讓鴨子們住進去就好了,因為是在原來的鴨窩遺址上麵弄的,所以不用考慮空間大小,就按原來尺寸做,然後地麵也本來就做好了高低排水,這個就不用重新弄了,你們以後想自己蓋雞窩鴨窩可以參考我們這樣弄磚頭的,其實也不難。
感興趣我可以出個教程哦!】
林菱覺得自己終於有了個鄉村日常主播的感覺了!之前都在不務正業啊,難道這就是她數據一直起不來的原因?
而且親手搭起來一個鴨窩也非常有成就感,她洗了手回來拿手機,準備對著鴨窩來個細節特寫,就見直播間早就刷屏了,但都不是讓她出《自製鴨窩教程》的,而是——
【實現一個長生不老的小目標:你這水泥是什麼成分的?】
【全民白月光:水泥和砂漿要多少配比?】
【棣子,開門,是爹地:水泥是誰發明的?】
【HappyForeverBigKing:自己在家能配置水泥嗎?】
【明攝宗:水泥有多久的曆史了?這技藝是外國傳入的嗎?】
【康師傅方便麵好吃看得見:這好像有點像三合土,水泥是從三合土演變而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