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一個激靈醒過來,伏地稱罪,他的確很累,便心想不知陛下是否會放他回去睡上一覺……也不知兒子媳婦有沒有好生照料大黃,前陣子他離宮歸家時,孫兒淘氣將大黃的狗臉狗嘴塗滿了他娘的胭脂,成了個猴屁股臉,結果狗跟人都挨了兒媳婦的狠打趕出家門,他在路口見到兩個麵目全非的家夥哭嚷著衝過來,險些嚇得扭頭就跑……他想著家事,思緒想得越來越遠,結果就聽上頭傳來陛下難得溫和的聲音:
“那便賜予你一碗茶湯,這茶湯極為有效,朕特意命夏無且熬得濃些,你喝完便精神了。”
李斯:“……謝陛下。”
嬴政滿意地看著他喝得臉皺成了個一團,心想,便從李斯始,日後,他也該這麼對臣子們恩威並施。
漢文帝時期,劉恒命周亞夫為將軍,屯軍在細柳,仙跡說起閱兵之時,他剛剛校閱完細柳營,因此不由大感興趣:他在細柳營中,見到漢卒軍容齊整,連他這個皇帝進大營都需出示軍令方能入內,周亞夫也未按朝廷的君臣之禮拜見劉恒,而是以軍禮相拜,劉恒十分讚賞,如此訓練下去,他相信日後他大漢之士一定能驅逐匈奴……當然,劉恒眼眸閃爍:也能將那些野心勃勃的諸侯王壓服、打服。
而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也對後人的校閱生出許多好奇來,他之前曾親自繪製“八陣圖”教練兵士,蜀漢沿襲大漢的大閱習俗,每年校閱軍士都與立秋的“祭獸”一同進行,也是一年中的大典,即便是劉禪這樣的君主也會親臨現場,慰問軍士,不知後人又是如何檢閱?
想必規模宏大,必是一場盛典。諸葛亮微微一笑,卻又放不下心中一點擔憂:不論是上古還是如今,大閱除了演習隊列陣法外,還為了震懾諸國,後人是否……也是如此呢?他們是否也要震懾宵小?
唐朝的檢閱製度已十分成規模,不僅分等教練,先是大將軍檢閱,之後是皇帝大閱,還分兵種檢閱,不僅有陌刀陣、騎兵陣,還在玄武湖進行水軍演武。此外每逢大軍出征與凱旋之時,也會舉行大閱,一方麵是鼓舞士氣,另一方麵也是震懾敵手、振軍揚威。
李世民與李
靖曾經就軍國大事的一段問答,也曾詳細地記述唐朝的大閱之禮,因此聽聞林菱要為他們播放後人的大閱,李世民立刻下旨召見所有文武大臣入宮同觀,他有預感,這必將對大唐的大閱與練兵都將產生極深重的影響。
在趙匡胤的時期,宋朝的禁軍大閱也在八九月的夏日舉行,專習製禦摧鋒破敵之藝,對於後世的大閱,趙匡胤也如李世民一般,急召武將入內——若是以往,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他本是最擔憂“驕兵悍將”之人,但大宋慘痛的結局在眼前,後人盛世之下都不忘崇武檢閱,這是居安思危的道理!前陣子,他為了大宋的末路大病了一場、還親手殺了弟弟,便也想了明白:就像圍獵時被豢養得拔了牙齒的大蟲,沒了牙齒,隻能任人宰割。
大宋也是如此。
驕兵悍將雖可怕,但連驕兵悍將都沒了,更加可怕!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大馬金刀坐在寶座之上,下首分列兩邊,坐滿了刀尖舔血、屍山血海殺過來的開國元勳們,連最桀驁不馴的藍玉也在,他前日正好打了勝仗回京,帶兵攻克占領興和,俘獲元國公貼裡密赤等59人,又立大功,因剛剛與殘元廝殺過,藍玉渾身都是散不去的殺氣,他望向神色平靜的太子,又望了眼站在皇子中第四位的燕王。
最後默默地垂下了眼眸。
仙跡說得那些事兒,他回京之後也聽說了。
陛下看不慣他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但聽見外甥女難產而死,膝下長子也早夭病死,連太子也沒活過四十,實在是一口氣憋在胸口,再瞥向最近洋洋得意的徐達,他緊緊抿了抿嘴。
哼,如今時日尚早,徐達你可彆高興太早!
藍玉前陣子回來,才發現家人怕惹禍上身,又被皇爺與皇後娘娘暗示,已經趁他不在京師,擅自將他蓄養的許多莊奴、義子,強占的民田都遣散歸還了,藍玉雖然怏怏不樂,但想到仙跡說日後他在老皇爺的“閻王點名簿”上,便又忍下了,隻寫了十幾封信給交好的沐英抱怨了一番。
結果沐英反倒還為皇爺說話,暗暗罵了他一頓,真是氣死人了!
“藍玉。”
“藍玉!”
思緒已經飄遠的藍玉忽然聽見閻羅王叫,忙起身應是:“臣在。”
朱元璋不滿地撇了撇嘴,古話說得好,叫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這話用在藍玉身上正合適,這家夥是個悍將不假,但也驕橫跋扈,老百姓們要是遇見他,隻怕比遇見土匪還要更害怕些!
這也讓朱元璋自覺矮了後人一頭:不拿一針一線?唉,他們不屠戮庶民,隻搶些錢帛便已是良軍了,不過也不單單大明是如此,自古以來,便有“兵匪一家”的說法,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因此那南宋的嶽家軍以及嶽飛將軍才能名垂青史。
朱元璋還不知道,就在他萬曆鱉孫的時代,也誕生了一支與嶽家軍相同的戚家軍,因為與民秋毫不犯、愛民忠君,同樣名垂青史。但兩千多年了,也就掰著指頭能數清的幾支軍隊,那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了。
因此他歎了口氣,不再過多追究,隻問道:“你在北邊不是也搞了場小閱震懾蠻子,究竟如何情狀,你且說來。”
藍玉便一五一十說來,明朝的軍士,每年年終考閱一次,三年大閱一次,也稱“小閱”和“大閱”,朱元璋還頒發《教練軍士律》,要求極嚴苛,賞罰分明,與其說明朝的大閱是為了揚威,不如說是一場地獄考核,沒有一點情麵可講,也正因要求嚴苛、軍士驍勇,這才有了日後建文帝短短幾個月便湊齊六十萬大軍的超強的組織與運轉能力。
朱元璋聽了倒也好受些了,至少軍紀嚴整,還算不錯的。
那後人的鐵軍,也不知是怎麼練就,先前的紀錄片掀開了後人治軍的冰山一角,朱元璋除了看起賑災,還看見了後人強大的軍魂。
抗洪,他們共調了三十萬大軍去往各地救災;抗震,收到消息後,便強行軍十幾個時辰不停歇、徒步百裡翻山越嶺穿越了大山,隻隔了一個晚上便突破了崇山峻嶺,到達震中孤城,之後攏共調了十一萬餘人奔赴救災,到了那兒更是跟閻王爺搶人,沒日沒夜地救,朱元璋記得那些士兵連續挖了三日不曾休息,規定輪流睡覺,卻幾乎沒人主動去睡,連災民都勸他們,歇一歇,他們卻說少睡幾分鐘,就能多救一個人。
國之鑄鐵,必也護國。
朱元璋心中歎氣,他不由反省:他出身布衣,可主宰天下後,他惦記的百姓,真的過得好嗎?他的那些惦記……可有付諸在他們的身上呢?
至於清朝,檢閱是八旗、綠營、親王大臣或督撫,都會定期檢驗部隊教練的成果,與明
朝一般,也分大閱小閱,每年大閱大多在塞外秋闈之時,與蒙古各部一同檢閱八旗武力,還會舉辦賽馬、摔跤的比賽,但自打乾隆中後期之後,八旗的武力便因承平日久而跟著衰退腐爛,乾隆帝也不由回想起之前他之前大閱的混亂場景,才入關不過兩代人,八旗官兵竟然射箭脫靶、掉馬者不在少數,氣得當時的他下了狠心整頓。
他將京城的旗戶人家裡強行抽丁:家裡有哥仨抽倆個,有哥倆就抽一個,上至皇室遠支的愛新覺羅氏、顯貴大臣如清初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索額圖、鼇拜、佟國剛、額亦都、和珅等人的子孫,下至尋常的八旗子弟,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