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赫塞計劃把省內一堆城市進行合並整合成後世新華夏地級市那樣的規模,形成更強大的發展力量,就如同他在聖馬丁市和布蘭卡市進行過的改革一樣,縣和自治市進行合並。
幾百人幾千人的小市,不足以提供發展空間,力量薄弱且分散,玩集權,可以說在阿根廷,聖赫塞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各地的市選舉舉行的很順利,激進黨獲得了省內27個市的市政廳席位,議會席位也占了一大半。
布蘭卡市也順利競選成功,聖赫塞原來的副市長,也拿下了市長的位置。
通過激進黨的運作,聖赫塞打通了省級財政廳和市級財政廳的關係,順利拿下財政權,然後開始籌備建立拉潘帕省國民銀行,有了錢袋子,各項工作開展的就比較順利了。
而拉潘帕省最大的財稅資源就是布蘭卡市,其他的市縣不值得一提。
哪怕第二大城市聖羅莎市,也是靠著布蘭卡市強大的稅收支持,才飛速發展起來的。
所以聖赫塞第一項工作,就是把拉潘帕省的稅收和財政權全部收起來。
聖赫塞對於稅源,抓大放小,培育更多更強的公司,同時提高征稅起點金額,在增值稅,消費稅等各種稅收進行了規範化改革,建立市場管理廳。
同時把稅收警察製度徹底建立起來。
阿根廷的稅其實很高,而且比較雜亂,這導致各種偷逃現象比較嚴重。
聖赫塞梳理了各種稅收製度,簡單規範化,同時啟動宣傳機器,鼓勵合法納稅。
這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但情況開始好轉。
每個月銷售額10萬美金以上的公司,其實納稅額並不高,還會得到各種政策扶持,比如容納殘疾人就業,就可以獲得財稅返點,甚至財稅補貼。
布蘭卡市的稅源很久沒有漲過了。
這跟普通阿根廷國民的思維有關,也跟前期雜亂生長有關,隱形稅收其實數量規模都很龐大。
省政廳建立不到一個星期,拉潘帕財稅收入增加了17%,登記納稅的金額大量增加,這就是製度的力量。
這還是建立在征稅規模降低11%的基礎上。
各種財務標準化工作開始展開,要在交易所上市,必須有完善的財務報表。
而且做外貿的布蘭卡市公司,幾乎每個月都在增加100家以上,出口額大量增加。
新海關的建立,讓拉潘帕省擁有了關稅收取的權力。
這就讓聖赫塞又多了一個財稅收入。
除了收緊擴大錢袋子,聖赫塞加速了行政區劃調整的速度。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高官聖赫塞迅速聯係了全拉潘帕省的各個新市長,分配任務,直接開始了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聖赫塞不單純是強硬進行,而是誘之以利,財政廳每個月都有一大筆財政稅收需要花出去。
這本身也是很吸引人的。
城市轄區麵積低於2000平方公裡的城市被排除在財政補貼之外。
而縣是沒有資格獲得財政補貼的。
三重保障下,城市合並推進的相當順利,甚至不少城市,自己就安排合並了,就是為了獲得財政補貼。
當然具體的行政區劃變更,需要省政廳的審批和阿根廷國會審批。
不過小城市的市政廳,連人都沒幾個,辦公地點一換,再選個威望高的做市長,其他的願意的就做區長,不願意的也可以獲得資助。
第一把火就燒到聖羅莎市,聖羅莎市直接擴容6倍,直接合並了周圍2個縣,從1500平方公裡,擴大到9400平方公裡,人口從11萬增加到14萬人。
然後就是沿海3市擴大,各自也合並內陸的23個縣和市鎮,進行了轄區擴大。
單純的第一步合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還是行政區劃和市政廳議會重組。
第二步是真正整合起來,把原來的行政機構進行一步步變更。
有了財政權,融資權,聖赫塞準備立項修建一條新運河和全省高速公路,把科羅拉多河和布蘭卡灣連接起來。
充分完成資源調配後,拉潘帕省直接從41座自治市變成了14座,每個城市的實力也大大加強,而且基本上都位於鐵路核心站點。
在激進黨的強力運轉加上拉潘帕防務軍的推進下,這次改製順利進行。
各市市縣鎮合並後,重新組建了議會和市政廳團隊,市長們有的變成區長,有的則在科恩財團的資助下,打算競選眾議員。
而老的拉潘帕議會也在重新選舉。
聖赫塞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滲透進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機會,而且現在撕破臉皮了,那更要安排自己人才行。
趁熱打鐵。
不管情況多複雜,在拿下財政權和軍權後,拉潘帕省直接被聖赫塞打造成鐵桶。
拉潘帕的對手們,也就徹底收斂起來了,惶恐不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