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支持沒問題。”羅站長答應的非常痛快。
和喬青玉了解了一下情況,他帶著兩個技術員跟喬青玉就去了喬家大隊。
北城的土地本來就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也高,非常適合種植各類蔬菜。
雖然沒有先例,但理論上的知識還是有的。
兩天時間做完了總體規劃布局,北方的溫室大棚和南方的不一樣,要三麵有牆,東西和北麵,這就需要現在開始晾曬土坯。
羅站長準備做試點,如果可行明年就大力推廣。
蔬菜的需求一年四季都不會缺的。
喬青玉和馮教授曾經就溫室大棚探討過,對於北方來講大棚長120米寬10米是比較合適的。
至於塑料薄膜如何才能最好的保暖和采光,這個喬青玉就不懂了,羅站長和兩個技術員實地勘察之後和喬誌材他們研究了一番,初步定下來,而他們也回了農業站,還有不少資料需要統計。
比如室內的溫度,如何取暖更能高效。
喬青玉沒想到羅站長這麼支持。
這是好事兒。
如何種植大哥他們都是最有經驗的。
種子的問題好解決,孫大隊長也給聯係了三千斤的大豆種子,加上應該給喬青玉的一萬斤玉米種子,縣裡會派個車隊送到騰海科研基地。
然後順便將種子拉回來,時間剛剛好。
如果再能弄點好種子就更好了。
大棚建三棟,自家一棟,大伯家兩棟。
多了也沒塑料薄膜了。
這三棟蔬菜大棚最費錢的就是塑料薄膜了,土地是自己家的自留地,土坯壘牆基本不用花錢,木料年底算在工分裡。
二伯和大哥提前已經攢了不少草木灰和農家肥。
還有取暖的燒柴了,這個不是問題,後山雖然不讓砍木頭了,可是乾枝子樹葉這個很多。
加上秋收之後地裡的玉米杆高粱根,這都可以作為燒柴的。
不過喬青玉還是給大哥手裡放了五百元錢應急。
這一次喬根寶沒有像以前一樣,而是都記了賬。
種子也算在內。
他一定要好好乾。
爭取不但掙錢,還要將小妹的錢都還給她。
村子裡其他人總來打聽,不過一聽投入的錢數就都打了退堂鼓,不說彆的,就是塑料薄膜,那都是天文數字了。
喬青玉心裡計劃的事基本上都安排了,她得琢磨琢磨韓家了。
還有王梅和她弟弟的事,那真是咬死不鬆口啊。
但這已經不需要證據了,喬青玉百分百斷定繩結手鏈肯定是被武修傑給拿走了,真沒想到這老頭手裡人還不少呢。
帝都的武家四合院,武修傑本來一星期前就該啟程的,可他手裡又有了東西需要鑒定,他就留下來等消息。
武修傑沒有想到初步鑒定,喬青玉和武家沒有任何關係。
武修傑心裡的猜測本來也是一半一半的,他坐在書房裡跟身旁的武鵬說,“你再去看一看魯醫生,怎麼還沒有把鑒定報告拿出來呢,這都已經三天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