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易相中的是一輛自六十年代保存至今,完好如初的真正古董,那麼即使是現在的他,也難以承受那高昂無匹的價格。
要知道,2015年上市的所有量產豪車中,保時捷918 Spyder的標價最高,達到每輛車84.5萬美元,是法拉利F12 Berlia新車價格的接近三倍。而原裝的1962年款法拉利250 GT SWB,全球範圍內最低的報價也是八百萬美元,一般的賣家會將價格掛在一千萬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一輛完好無損的法拉利250 GT SWB,可以買十輛2015年最貴的新車。
更誇張的是,這並不是法拉利最受追捧的一款車型,1962年,作為250 GT SWB後續車款上市的250 GTO,才是名車鑒賞家心中的聖杯。2013年,一輛由已故賽車手喬-施萊賽爾在1960年駕駛過的大紅色250 GTO,被康涅狄格州的專利法律師,著名汽車收藏家保羅-帕帕拉多,以52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一位匿名買家。
如果你已經被接二兩三的天文數字搞得有些麻木,那麼這裡是一個對比:2012年生產的灣流G550,製造成本僅4825萬美元。2015年易手的紐約時代華納中心第78層,能俯瞰整個中央公園的頂層公寓,亦隻錄得5092萬美元的成交價。
法拉利250 GTO,隻是54年前的一輛跑車而已。
在這個理應人人共享的湛藍星球上,居住著為了每天37美分的血汗工作大打出手的中非勞工,也居住著這些耗資半億,隻為給家中的私人展廳多一件陳列物的“匿名買家”。
即使重生,即使身家億萬,目前的韓易,還是摸不到那個階層的門檻。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從裡到外都更換了部件,成為了一艘名副其實的忒休斯之船,韓易買下的這台法拉利250 GT SWB Revival,也就是重生版,比原版便宜了不知凡幾。奧加拉的標價是141萬美元,即使加上9.5%的銷售稅,也隻有原裝價格的五分之一。
不過這樣的比較,對於剛到這個世界才一天的韓易來說確實不太公平。畢竟,即使是在奧加拉,一天內單人購買價值300萬美元的兩輛豪車,也是一年半載也遇不到一次的稀罕事。高端車行本來散客就不多,在韓易點頭下單後,整個門店都隨著他的心意轉動了起來。
協議十分鐘內便被奉上簽署,兩輛車的證明文件皆由賈馬爾-米勒和瑞恩-奧康納仔細核對無誤,奧加拉名車行本來就為P1和250 GT SWB在State Farm上好了兩份跑車保險。P1的保險年費是每月1444.13美元,而250 GT還要便宜一些,每月1209.42美元。所謂的便宜一些,也隻不過是跟P1的天價對比罷了。如果跟尋常人眼中已是頂配的豪車對比,你就知道這個保費有多離譜。
一輛寶馬i8在加州的年保費,也就是3600美元左右,剛夠這輛重生版法拉利交一季度的。
在美國,選擇哪個汽車保險公司確實區彆不大,韓易的親身體驗是,出事的時候還不如自己打AAA。因此,對於保險公司的選擇也不做太多糾結,既然上輩子買的是每年600美元的State Farm,這輩子也就還是跟State Farm死磕到底。最近的State Farm經紀人營業點在南羅伯遜大道822號,離門店走路都沒有三分鐘的距離,兩位保險專員頂著烈日滿頭大汗地趕到,簽完保險轉讓協議,總共也用不了七八分鐘。
至於車牌號,韓易本以為自己有發揮的空間,可以找DMV定製符合自己心意的車牌。加州的DMV是拿車牌當生意做的,定製一個自選字母和數字,甚至背景顏色的車牌,隻需要103美元,每年支付83美元的續期費即可。
但當他看到奧加拉為兩輛車提前準備好,作為贈禮送給購車客戶的兩塊黑底黃字個性化定製車牌後,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邁凱輪P1的是BLKP1C,朗朗上口,簡單易記,韓易非常喜歡。
法拉利250 GT SWB的,則是2689GT,正是它在都靈車廠的序列號。
還有什麼可更改的呢?
所有文件簽署完畢,與艾瑞卡交換了電話號碼,並在p上添加好友,以便日後的保養、檢修與其他售後工作。一係列流程不太費神,但確實有些繁瑣,在最後一份大通銀行的支付委托書上簽好字,已經是下午一點十分,賈馬爾-米勒留在門店完成接下來的交易細節,以便韓易晚些時候能提到現車。瑞恩-奧康納則與韓易回到禮賓車內,趕赴他們的最後一項目標。
花了三百多萬,怎麼什麼感覺都沒有?
坐在S350的後座,啜飲了一口Smartwater,韓易感覺自己是不是有點不太聰明。沒錯,買下邁凱倫P1完成了他對流行文化獎杯的憧憬,將那輛靈魂契合的法拉利收入囊中更是讓他興奮到有些顫栗。
但是,怎麼就沒有一點兒花錢的儀式感呢?
沒給現金、沒刷卡,連寫支票的動作都沒有,三百萬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流向了彆人的口袋。
怪不得那些破產的明星和運動員管不住錢。
整個美國的高端消費市場,就是針對全世界的0.1%精心設計的銷金窟。
心念轉動間,禮賓車載著剛剛成為0.1%不到二十四小時的韓易,朝0.1%的集散地平穩駛去。
鉑金三角。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豪宅林立的超高端居住區,香港的太平山頂、倫敦的騎士橋、東京的青山、首爾的狎鷗亭,當然還有紐約曼哈頓的上東區。
每一處這樣的社區,都蘊藏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富與權勢。是所在大都會的居民們津津樂道的茶餘談資,是奮鬥至深夜的職場青年抬頭仰望的希望燈塔,是出租車司機路過時最喜歡跟遊客誇耀,但卻永遠在那裡接不到客人的神秘地帶。
但沒有一個富人區,能夠像鉑金三角這樣,如此頻繁地出現在戲劇與影視作品裡,成為全世界都耳熟能詳的財富代名詞。也沒有一個頂豪集散地,能如這綿延至太平洋的群山一樣,成為一座城市的絕對主宰。
香港的富豪,除了太平山頂,也可以選擇繁華的中環或者避世的淺水灣。曼哈頓的名流,住膩了略顯老舊的上東區,還可以搬去人文氣息更加濃厚的上西區、霓虹笙歌的翠貝卡,以及風頭無兩的億萬富豪街。
但在洛杉磯,好萊塢巨星、科技界新貴與集團掌舵人們沒有其他備選,隻有這片以貝弗利山、貝萊爾和霍姆比山為頂點,連成一片的豪宅群落。
英格爾伍德住著尚未能登上眾神殿的“攀登者”,馬裡布不過是一處附屬的延伸……在洛杉磯,無論是住在帕薩迪納、卡爾弗城還是回聲湖,你都無法對北麵的群山視而不見,洛杉磯一年四季萬裡無雲的碧藍晴空也不允許你這麼做。
不管你的生活如何,此刻正在經曆著什麼,是從吉野家匆忙吃完一碗牛肉丼趕回公司上班,還是離開76加油站懊惱自己又花了二十美元油費。隻要你抬起頭,向天邊望去,你就能看到在那裡有一群閃爍的星星,如泰坦般俯視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