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交易細節(1 / 2)

用音樂節的提案作為本次收購談判的序曲,本來就是韓易提前製定好的遊說策略。

Mad Det推出的《Lean On》到2016年4月為止,依然是Spotify曆史上播放量最高的單曲,沒有之一。換句話說,從傳統唱片業務的角度上來看,作為一個不依附於任何集團的獨立廠牌,Mad Det已經做得足夠出色了。想在這方麵打動他們,說自己收購股權之後會加大投入,幫助廠牌打造出更多像《Lean On》這樣的現象級單曲,恐怕對方很難買單。

原因很簡單,韓易是對流行音樂產業知根知底的專業人士,Diplo、凱文-庫薩特蘇和賈斯珀-戈金斯當然也是。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音樂領域,製造一首能上排行榜的熱門音樂很容易,但想要孵化《Lean On》這一級彆的冠軍單曲,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成功公式。

哪怕Diplo的Major Lazer跟DJ Snake再按照《Lean On》的模板創作一首新的Moombahton,投入比《Lean On》高十倍的宣發推廣預算,也有極大概率無法取得跟原曲同樣的成績。

音樂,特彆是流行音樂,從來就是如此。或者說,絕大多數娛樂產品,包括電影、電視劇乃至YouTube視頻是否能夠一炮而紅,都有極強的隨機性。市場在某個時間段的審美偏好、宣發渠道在特定月份的自然流量、時事熱點對觀眾好惡潛移默化的改變,甚至是同類型單曲的榜單和銷售表現,無數種微妙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一首歌最終的商業成績。

因此,韓易的雄厚資本也許能夠幫助Mad Det改善藝人的簽約條件,增加市場營銷團隊的音樂宣發預算,全方位加強廠牌在原創電子音樂市場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現象級單曲的出現概率,但卻沒有辦法保證Diplo和他的團隊一定能在短期內快速攫取更多的收入。

而這一點,正是Diplo與合作夥伴們最關切的交易條件——如何即時變現,從而自由使用到手的現金,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It's all about them greens bro, it's all about them greens。”

韓易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本次談判他選擇的切入點,是短期內就能看到效益的全球巡演和大型音樂節。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結算周期比起細水長流的音樂流媒體收入來說都短得多。

韓易通過喬丹-布羅姆利之口向Diplo拋出的條件,是將Block Party這一現場活動品牌也加入到資產包中。

並購完成後,韓易將用瀚音樂出資,承擔100%的海外巡演成本與拉斯維加斯音樂節成本,作為IP持有者與管理團隊,Mad Det將保留30%的毛利潤,瀚音樂則會分到另外70%。若演出產生任何虧損,亦將由瀚音樂獨立承擔。

這種對於Diplo、凱文和賈斯珀穩賺不賠的買賣,他們毫無疑問是求之不得。就算按照收購協議,將唱片公司、現場演出和藝人周邊板塊50%的股權打包賣給韓易,Diplo也可以在一分錢不出的情況下,獲得新增巡演場次15%的收益。

退一萬步說,即使海外巡演和拉斯維加斯音樂節產生了巨額虧損,他們也不會有任何實際損失。

當然,站在韓易這邊,他可以得到的實際上比談判對手要多得多。70%的演出收入歸瀚音樂所有,而Mad Det能分到的30%之中,也有一半左右要進他的錢包。也就是說,隻要能保證海外巡演和音樂節有正向現金流,韓易就能獲得85%的毛利潤。

而Mad Det北美區原定的巡演,作為新股東的韓易,也可以拿到大約50%。

這就是資本家的賺錢方式與交易之道,粗暴直接,用現金開道,拿實力說話。這種手段聽起來讓人直皺眉頭,但放在現實裡,卻絕無可能讓任何人心生厭惡。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能隨手扔出幾千萬美元收購你公司一半的股權,再另外投入幾千萬幫你把事業做大,有幾個人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所謂的初心,選擇拒絕呢?

資本家與普通人的差彆,正是體現在此處。前者將資本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而後者將金錢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每個人都可以高聲談論理想和熱忱,但當如山的綠色鈔票擺在眼前,又有多少人能在財務自由和保持企業控製權之間選擇後者呢?

對於托馬斯-威斯利-彭茨來說,他成為“Diplo”最主要的理由,不是讓自己的音樂流芳百世,或者推動Mad Det成為音樂世界的第四極。這些成就固然偉大而雋永,但離他未免也太過遙遠,想要攀登上這兩座高山,絕非他這般心性可以去完成,或者說想要去完成的。

就像上一世在采訪中談到的那樣,他做音樂、搞演出、建廠牌,有且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自己在尚且年輕的時候賺到儘可能多的錢,以便體驗他想要體驗的所有人生。

事實上,所謂普通富人與資本巨擘之間,其實沒有那麼大的鴻溝天塹。擺在每個人麵前的機遇都相差不遠,但就是關鍵時刻的那一兩個選擇——繼續前進還是安營紮寨,all in還是cash out——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可逾越的差距。

Dr.Dre的選擇,是保持對Aftermath娛樂的絕對掌控力,潛心經營新人,陸續推出Eminem和Kendrick Lamar兩位不同時代的饒舌巨星。與此同時還大膽嘗試跨界,與吉米-約文進軍電子產業,創立Beats耳機品牌,最終經過十數年的辛勤耕耘,成為身價十億級彆,能夠從蘋果手中分得一杯羹的真正塔尖大佬。

而Diplo,他沒有那麼大的事業心與企圖心。身為出生於密西西比州,從小生長在深南地帶的白人,他也不像安德烈那樣,有一個“黑人企業家永遠無法真正獲得成功”的利劍懸於頭頂,憋著一股勁要去打破世俗的禁錮。

玩世不恭的托馬斯-威斯利-彭茨,這輩子想成為的,不過是一位縱橫四海的新世紀海盜船長而已。

3600萬美元,已經足夠他做到這一點了。

這是在喬丹-布羅姆利的主導下,經過三個小時的數據核對和冗長談判後,雙方最終達成合意的收購數額。用3600萬美元,韓易將買下Mad Det全部820首單曲的母帶版權、所有活動品牌版權以及藝人和廠牌周邊版權的55%。

這讓Mad Det的總估值達到了6545.45萬美元,要知道,上一世業內龍頭Spinnin' Records委身於華納音樂集團的交易,也不過是一億美元出頭。Spinnin' Records旗下共有3829首單曲的母帶版權,是Mad Det的4.5倍還多。即使這次Mad Det出售的資產包裡還包括現場演出品牌和藝人周邊品牌,3600萬美元依然算是一個非常慷慨的開價。

值得注意的是,與UTA增資擴股的融資方式不同,這一次,韓易是直接從Diplo與廠牌聯合創始人凱文-庫薩特蘇兩人手中收購股權。凱文-庫薩特蘇出讓8.25%的股權,這讓他還剩下6.75%的少數股份。而Diplo則會從85%的股權中分出剩餘的46.75%。收購完成後,Mad Det的股東人數將增加到三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