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危險遊戲(1 / 2)

直接投資一部電影,聽上去是一個利潤豐厚,又能讓身為有錢人的你在朋友麵前獲得炫耀談資的佳話。但實際上,它可能是一場極端複雜且險象環生的絕命冒險。

尋找適宜的卡司陣容,管理製作成本和接洽高效的分銷商,隻是影視投資者在作品製作過程中,需要與製片方共同麵臨的幾個不太麻煩的現實障礙而已。若擁有足夠的行業經驗,或能聘請擁有豐富從業經曆的專業人士來把控風險,這些困難是可以被有效解決的。

電影真正的成敗,有時候並不取決於物質條件。陣容再強大,製作再精良,都有可能成為《九》那樣的商業炸彈。因為這個世界上最難衡量和界定的,正是影院觀眾捉摸不透的觀影偏好和電影評論家們發出的聒噪雜音。

畢竟,口味是善變的,在這個十年具有廣泛吸引力的故事,到了下一個十年就可能會變得平淡無奇。

若能獲得商業成功,製片公司不僅可以把一部電影變成三部曲、係列電影甚至是電影宇宙,還能從國際銷售、家庭娛樂、付費電視、免費電視、影視流媒體、周邊商品甚至是主題樂園授權費上大撈一筆。但如果電影遭遇票房慘敗,它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的傷亡。

什麼傷亡?

當然是從製片公司幕後團隊,到製作人和導演,再到編劇以及主演等所有人的職業生涯。

大多數人隻能看到《阿凡達》、《泰坦尼克號》、《複仇者聯盟》和《侏羅紀世界》所斬獲的不世功績。動輒十數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還有數額同樣可觀的下映後收入,能催生出令多少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也望塵莫及的單片毛利。

做個最簡單的跨界比較,韓易收購UTA的直接談判對手,美馳投行,2015年整個公司的毛利潤是5.52億美元。

而《侏羅紀世界》世界範圍內的總收入呢?16.72億美元!

扣除所有的製作成本、宣發成本、演員分成和院線與流媒體分賬,最終能落到片方手中的,仍有4.74億美元的——淨利潤!

這便是好萊塢向外部世界展現出的亮麗光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看著漫威宇宙年複一年收割全球票倉,羨慕嫉妒得眼球血紅。

這種迫不及待想要投身暴利行業分一杯羹的急切心情,跟基金經理們看到泰勒-斯威夫特的新專輯與世界巡演為環球音樂集團帶來的天量利潤時如出一轍。

但他們忘記了最致命的一點,不管影視工業還是音樂產業,都是勝者為王的野蠻叢林。媒體的聚光燈,永遠隻會打在大贏家的身上。而鏡頭到哪裡,關注點就轉移到哪裡,如此一來,人們自然而然地便忽略了角落裡堆砌如山的戰敗殘骸。

我們提到過音樂行業的一九定律,而在影視圈,這個比例也好不了多少,甚至可以說還要再糟糕一些。

好萊塢與資本媾和數十年,到現在,積攢在各大影視公司桌上的電影草案至少上萬份,斃掉90%,還有接近一千個項目在同時籌備。這些項目裡,大概有60-70%能夠最終完成,這意味著每一年,光是好萊塢,就會向全球電影市場輸送600-700部電影。

一天兩部新片,再大的院線,也承載不了這樣的上映數量。因此,在數百部電影中,實際上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片子能夠拿到不錯的排片場次、發行矩陣和宣傳曝光。

換句話說,還沒到變現這一步,好萊塢就已經淘汰了98%的項目,以及98%的項目投資人。

用房地產行業做個對比,如果一家地產公司在貝弗利山花費1000萬美元開發一個高端住宅項目,那麼它的期望可能是獲得50%的毛利率,也就是把建成的房子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若能完成這一目標,地產公司便會認為自己達成了預期的營收目標。

老套、經典,且安全。

但在電影公司這邊,同樣是一部花費1000萬美元製作的電影,要是能有發行商願意以同樣的價格支付預付款進行渠道發行,那就已經是一件值得製片方彈冠相慶的大喜事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至少擺脫了虧損的局麵,無論未來賺不賺錢,都已經是那2%的階段性贏家。

好萊塢的冰冷現實即是如此,電影也好、音樂也罷,哪怕連電視節目都亦如是。拿成堆的屍骨,才能堆出一位榮耀滿身的將軍。這就是為什麼好萊塢隻有六大電影公司、三大音樂發行集團和三大公共電視網的原因。

在一個盈利跟賭博一樣找不到定數的行業裡,資本熱錢當然會迅速聚集在最安全的地方。

抱團取暖,才不會在看不清方向的狂暴風雪裡獨自凍斃。

不過,即便如此,六大影業的經營也都時刻處在如履薄冰的艱難境地之中。哥倫比亞影業的母公司索尼影視娛樂集團就是個正在上演的悲劇,黑客攻擊、票房慘敗,再加上維基解密泄露的機密文件,不到一年的時間,孤星基金和花旗集團就迅速拋棄了負麵新聞纏身的索尼影業,促使後者陷入了更深層次的財務危機。

兩大投資者集體退出,索尼影業的流動性幾近枯竭,母公司索尼娛樂,包括母公司的母公司索尼美國,以及最終大Boss曰本索尼集團的現金儲備也恰好處於曆史低位。截止2016年3月31日,索尼集團全部的現金儲備隻有160億美元,同比減少6.67%。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3月31日,現金儲備便已經同比下降了8.65%。

對於這種級彆的泰坦巨人來說,160億美元,實際上跟普通人身上的160美元紙鈔相差無幾。

在這種情況下,上級集團自然是不可能有辦法在短期內調配足夠的資金,幫助索尼影業渡過難關。更雪上加霜的是,進入2010年代,國外預售的情況越來越不穩定,許多依靠海外發行商預付款項來推進製作進程的製片公司,比如韋恩斯坦影業,都陷入了深重的財務危機之中。

雖然除了海外預售之外,影視公司還可以通過缺口融資或者超級缺口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但是,這是一條比拿自己的現金來莽還冒險的道路,特彆是在公司已經失去流動性的情況下。

缺口融資實質上是夾層債務融資的一種形式,以未出售的海外地區放映權和其他權利作為抵押,來完成電影的融資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大費周章真正把發行權賣出去,就能拿到一筆救命錢。

但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電影票房遭遇滑鐵盧,海外地區的收入無法償還缺口融資的貸款,那麼製片方就把自己套進了更深的債務陷阱裡。

帶利息的那種。

救命錢,隨時都能變成索命債。

因此,在目前的好萊塢融資市場上,私募資本成為了大型電影公司在現金捉襟見肘的情形下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而這就是銀行賬戶快要見底的索尼影業迫切需要做的。

他們不得不儘快找到新投資人,補上那些不被看好的影視項目的窟窿,然後祈禱那些熱門項目,比如《蜘蛛俠:英雄歸來》和《太空旅客》,能夠在商業市場上大獲成功,幫助索尼走出穀底。

但投資者不是傻子,特彆是被好萊塢年複一年坑了數十載的影視投資者。那些索尼影業和哥倫比亞影業自己內部都不看好的項目,怎麼可能輕易找到接盤俠?

因此,當韓易出現,挾1.9億美元收購聯合藝人經紀公司的餘威,通過凱文-哈特向索尼影業提出投資《勇敢者遊戲》的意向時,索尼影業製作部門、財務部門和商業發展部門的各位同事,差點高興得背過氣去。

對於這部改編自1981年出版的兒童幻想讀物,整條故事線與桌麵遊戲息息相關,原版主演不到兩年前才剛去世的重置版電影,索尼內部是什麼看法?

用索尼影業集團主席兼CEO湯姆-羅斯曼的話來說:

Jumanji is not Jurassic。

“《勇敢者遊戲》,不是《侏羅紀公園》。”

韓易重複了一遍克裡斯托弗-查森的話,細細咀嚼。

“所以他們的意思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