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真實意圖(1 / 2)

15,000,000。

第一次看到郵件裡的這個數字,本-莫森真的揉了揉眼睛。

他感覺自己應該是工作太久,導致眼前出現了重影。

畢竟,有多少人會花一千五百萬美元,買一家藝人管理公司呢?

藝人的個人經理人,工作職責相當簡單直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儘其所能,為代理的客戶充分發揮職業生涯的潛力。換句話說,藝人經理人充當的,就是藝人與音樂行業各個領域之間的橋梁。

就像在大都會博物館裡,韓易向趙宥真提到的莫紮特與史威登男爵那樣,莫紮特負責潛心創作藝術,而史威登男爵負責把藝術變成一根又一根金條。

再細化一些,藝人經理人的工作大概由十個部分組成,職業生涯的戰略規劃、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與維護、外部合約的談判與簽署、藝人的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與宣傳推廣、演出與活動細節管理、創意領域的方向性指導、危機公關、團隊協調,當然,還有為藝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情感關懷與精神支持。

隨著藝人知名度、商業價值和演藝收入的提升,經理人可以擴充管理團隊,把其中一些事務交由專業人士去做,比如商業經理、巡演經理和公關經理,但歸根朔源,藝人經理人才是那個需要負起全責的最終責任人。

如此需要日以繼夜殫精竭慮的高強度工作,收入如何呢?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附屬公司的獨立經理人來說,首先,底薪是零。當然,這也意味著他們的所有社會福利額度,都是零。

作為報酬,他們通常可以從藝人的毛收入中抽取10%-20%,極少數像斯庫特-布勞恩和蓋伊-奧謝裡這種級彆的傳奇經理人,可以拿到25%甚至是30%的份額,但絕不會高於這個數。

更重要的是,藝人管理合約也會受到七年規則的限製,因此,目前的行業現狀是,藝人經理人通常跟藝人的簽約年限在三年左右,最高基本上也不會超過五年。雖然有日落條款可以為藝人經理人獲得持續收入,但是這依然不能讓他們的付出得到同等回報。

因為,最致命的一個問題是,雖然全程參與了藝人從歌曲創作、專輯籌備到現場演出的一整個流程,但這其中產生的所有版權,都與經理人沒有實質上的關係。

音樂版權在版權發行公司那裡,母帶版權在唱片公司那裡。至於演藝經紀公司,至少可以利用藝人的影響力拓展圈層、接洽演出,有的時候還能自己操盤演出項目和影視項目。

而經理人擁有的,隻有這副現在跟自己親密無間,但不知道何時就會終止合約另投他人懷抱的“空殼”。

即使到了斯庫特-布勞恩這個級彆,跟藝人相處也是如履薄冰。像愛莉安娜-格蘭德這樣因為一個小誤會就炒掉斯庫特,後來又重新續約的兒戲,在歐美娛樂圈每時每刻都在上演。

因此,聰明一些的經理人,早就開始想方設法地將藝人管理服務與其他方麵的業務相結合。Live Nation娛樂是最早開放360簽約業務的現場演出公司,跟麥當娜簽下天價合約的他們,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從管理到演出再到外包唱片業務的完整生態鏈條,而這種模式,也被沿用到了與Jay-Z合夥開辦的Roation的運營中。

J.Cole、蕾哈娜,包括Jay-Z本人,都是用這種方式跟Roation簽約的。版權發行和唱片業務外包出去跟人合作分享版權,演出和管理板塊則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增強藝人粘性。

這是行業巨頭在擁有充足現金流的前提下,可以用天文數字般的預付款砸出的協議。另一方麵,像斯庫特-布勞恩這種白手起家的獨立經理人,則通常會選擇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某家想要進軍娛樂業的資本管理集團達成合作,由經理人們負責穿針引線購置和管理有價值的娛樂資產,資本機構負責提供並購所需的資金。用這種方式,讓自己不宥限於藝人管理的業務範疇。

但2016年的本-莫森,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

他沒有蕾哈娜和Jay-Z這種超一線藝人,名單裡最拿得出手的名字有兩個:Lana Del Rey和Ellie Goulding。

好巧不巧,兩位頭牌藝人都處於職業生涯的相同階段。拉娜-德爾雷已經從2012年《Paradise》的全盛時期滑落至半山腰,去年發行的新專輯《Honeymoon》贏得樂評人一片喝彩,滾石雜誌甚至將它列為2015年二十佳流行專輯的第二位。但銷量方麵,第一周以11.6萬的折合專輯銷售量空降Billboard專輯榜亞軍,第二周便跌到第15位,自此再沒爬起來過。

在這個時代,以室內流行和藝術流行為主打風格的《Honeymoon》就像是一部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文藝片,足夠具有藝術價值,同時也足夠小眾。想要從全是流行電子、流行說唱和Trap說唱的Billboard榜單殺出重圍,簡直是天方夜譚。

而TaP的另一根台柱,英倫超新星艾麗-古爾丁的隕落更是令人扼腕。相信沒有哪個關注英國樂壇的歌迷會忘記2010年橫空出世的那張《Lights》,以及兩年後青出於藍勝於藍的《Hal》。艾麗將合成器流行、流行電子與獨立流行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強烈個人風格。

首張專輯首周就空降英國專輯榜冠軍,85萬份的銷量讓人瞠目結舌,第二張專輯也在美國的Billboard專輯榜上殺入前十,各種獎項拿到手軟,跟Calvin Harris合作的《I Need Your Love》,還有跟Zedd合作的《Fall into the Sky》,至今都是Electro House的經典代表。

那三年時間裡,伴隨著電子音樂,特彆是流行電子的強勢崛起,艾麗-古爾丁成為了幾乎可以定義一個時代的人物。

可到最後,幾乎兩個字,成為了她無論如何也擺脫不掉的注腳。

音樂圈裡兩種人活得最滋潤,第一種是O Wonders,隻有一兩首熱門單曲,其他音樂儘數撲街,安安心心地吃代表作的版稅,每年巡演個幾十場,提前開啟養老生活。第二種是真正的超級巨星,不管發什麼單曲,隻要寫上他/她的名字,都能在榜單前十占有一席之地。

過得最痛苦的,是還在中間掙紮的音樂人們。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洞底,但向上攀爬的路卻看不到半點光亮。艾麗-古爾丁便是這一類人,更讓其倍感折磨的是,她是從即將逃出生天的洞口滑落到這裡的。

2010年還驚為天人,到2015年就已經過時的音樂理念,以及日薄西山的寶麗多唱片災難性的推廣策略,讓第三張專輯《Delirium》遭遇商業滑鐵盧。唯一一首被人記住的《Love Me Like You Do》,居然是靠《五十道灰》翻紅的,一開始根本就不在唱片公司的宣傳計劃中。

雖然還有一些落日餘暉,但這兩位“過去式”,絕不足以支撐TaP管理公司1500萬美元的估值。

1500萬美元的估值,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韓易有信心,TaP旗下的藝人,能夠在未來至少創造一億美元收入!

拉娜-德爾雷和艾麗-古爾丁,從2016年開始算,按照最長的管理合約時限來計算,到2021年,能創造一億美元的演藝收入嗎?

即使作為她們的經理人,本-莫森對此也深表懷疑。

韓易……到底看上什麼了?

本-莫森不認為這個能花1.9億美元買下UTA,剛才在席間還向自己透露要收購Mad Det 55%股份的華裔富豪,是個目光短淺,看不清形勢的麻瓜。

退一萬步說,就算他是真的對拉娜-德爾雷或者艾麗-古爾丁情有獨鐘,非要拿下她們不可……那為什麼不直接把一千五百萬作為簽約金打到她倆的銀行賬戶裡呢?

這麼一大筆現金,足夠兩人想方設法地跟自己鬨翻解約了。

難道他真是為了杜阿-利帕?

本-莫森自己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幫杜阿跟華納搭上線呢,韓易怎麼就有如此強烈的信心?

太多反常的跡象在本-莫森的腦海裡橫衝直撞,讓他的太陽穴都跳動得隱隱作痛。百般思索捉不住頭緒後,本甩甩腦袋,索性把雜亂的想法清空,專心投入到眼下的談話中來。

“……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從西漢普斯特德搬到普利什蒂納一點也不容易。應該說,這是我經曆過的最痛苦的事情。”

回過神來的本-莫森,發現韓易和趙宥真正津津有味地聽著杜阿-利帕講述自己成為音樂人之前的起源故事。

“普利什蒂納怎麼樣?”韓易舉起雙手,說道,“原諒我的無知,但那確實是一片我從未涉足過的地區……我指的是整個巴爾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