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City音樂節的整體造價,高昂到近乎奢侈。
藝人方麵的總成本,包含演出費和落地之後的團隊食宿交通、Rider需求、物料采購等支出,最終實際錄得1536萬美元。
舞台製作方麵,Mad?City的三合一實景舞台,所需花費比拉斯維加斯另一個超大型音樂節EDC還要高,而且高得多。EDC主舞台總製作成本300萬美元,而Mad?City則達到了令人咂舌的570萬美元。
場地租賃板塊,MGM的報價未變,最後也沒有產生額外支出,總計350萬美元。
市場營銷這一部分,瀚現場的報告是支出了412.35萬美元,有零有整。之所以數字會如此具體瑣碎,是因為市場營銷並不光是購買線上廣告位或者線下廣告牌那麼簡單。
聘請二級市場的票務銷售團隊、VIP區的卡座銷售團隊,甚至是消費者閱讀某篇推廣文章後,根據文章裡麵提供的跳轉鏈接購買門票之後產生的銷售傭金,都算在市場營銷這個大類裡麵。
此外,還有“運營”大項中的安保、醫療、清潔、電力、網絡、消防等項的共計280萬美元。“行政”大項裡票務手續費、演出許可證、團隊辦公成本、非藝人類接待成本的共計140萬美元。
以及從12%的應急預算中,實際撥付的116.9萬美元。超大型音樂節的應急預算,通常用於應對各類不可預見的突發情況,比如極端天氣的應對,如果當地的氣象台提前預報當天可能有異常高溫,那主辦方必須按照規定采購應急帳篷和防暑藥品。如果有暴雨,那就更需要雨棚和雨衣,不光是給現場觀眾免費發放,還要遮住不能進水的舞台設備和藝人團隊自帶的樂器,以免產生損壞。
若是發生了會對演出造成重大負麵影響的技術故障,主辦方也需要從應急預算裡掏錢解決——LED牆哪部分發生了故障,就從本地供應商那裡租借備用屏。哪組音響忽然不發出聲音了,要請該設備的本地經銷商派技術人員來緊急排查問題,是線材的連接問題就換線材,是設備本身的維護問題就換設備,以保證演出順利進行為首要任務,扯皮的事情等一切塵埃落定再說。
當然了,不僅是這些擺在明麵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一些非業內人士完全想不到的細枝末節處,也會產生一係列令人頭痛的額外支出。
比如說?
比如說,藝人昨天在倫敦玩嗨了,錯過了私人飛機提前申請的離場時間,改簽的費用需要主辦方掏錢——因為藝人很清楚,他們完全可以用“飛機技術故障,無法成行”這種非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演出,最壞的後果,不過就是把已經拿到手的演出費還回去而已。可另一方麵,音樂節主辦方,卻不得不麵對因為重磅嘉賓突然缺席而滔滔湧來的輿論風暴和退票浪潮。所以,兩三萬美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絕大多數主辦方都會捏著鼻子認了。
又比如說,音樂節開始前幾天,有人忽然在網上發布了一條威脅視頻,宣布要在音樂節現場進行恐怖襲擊。哪怕這隻是一個惡劣的玩笑,哪怕這條視頻來自於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匿名網友,也會成為音樂節順利落地的絆腳石。主辦方不得不一麵緊急公關,拚命降低該威脅視頻的影響力,一麵增加安保人手,雇傭價格昂貴的專業持槍警衛,並且還要等待執法機構的通知,隨時將安檢等級提升至TSA級彆,也就是美國機場通用的安全檢查級彆。
更重要的是,無論安保預案做得有多麼完備,郡市警局甚至FBI,都有可能隨時將活動叫停。
《美國法典》第18卷第2331條:當演出涉及恐怖主義預謀(如收到可信炸彈威脅或生物武器襲擊情報)時,FBI可聯合國土安全部啟動《愛國者法案》第802條,強製終止活動。
加州《刑法典》第409.5條:當發生三級公共騷亂(500人以上暴力衝突、縱火或致命武器出現)時,警方有權宣布非法集會後清場。
洛杉磯97%的市政許可包含“公共安全例外“條款,警方可因以下情形撤銷許可:1、實時人流超過消防承載量120%,2、毒品過量率突破0.3%/小時。
對於主辦方來說,如何讓這類威脅視頻“不涉及恐怖主義預謀”,如何讓突發事件不升級到“三級公共騷亂”,如何讓實時人流不超過“消防承載量的120%”,又是一筆不菲的政府公關費用。
不僅如此,在這個訴訟泛濫的國度,音樂節主辦方還得準備一筆與法律糾紛相關的備用資金。演出現場如果發生意外情況,應對觀眾的集體訴訟需要用錢。藝人表演的歌曲如果沒有提前清權,或者突然播放了未經授權的采樣,爭議和解金需要留錢。甚至噪音突破了閾值,丟棄的垃圾超出了市政設施的承載量,現場處理的緊急情況超出了消防部門正常接警量的百分之多少……這一係列問題,都是需要用錢來擺平的。
因此,Mad?City音樂節預備的,占總預算12%,總額336萬的應急預算一點也不誇張。同在西海岸範圍內的科切拉音樂節的年均應急支出為430萬美元,占總成本的11.7%。至於歐陸最大的電子音樂節Tomorrowland,則需要遵從比利時的法律要求,規劃出總預算的15%作為強製應急儲備金。
幸好,第一屆Mad?City音樂節,雖然小狀況不斷,但是大狀況沒有。處理過的最嚴峻的問題,也就是拉斯維加斯大都會警察局“超時工作”後的補償費用,實景舞台部分設備的防雨防風加固,或者藝人和工作團隊臨時追加的各種需求,諸如此類而已。
麥迪遜-比爾的巡演經理因為工作太忙,沒有趕上撒哈拉酒店的工作午餐,自己在外麵吃了一頓,這個報銷不報銷?
現場導播感覺實時轉播的效果還不夠好,想再申請兩台攝像機和兩名攝影師,這個批不批?
舞台搭建的時候發現少了一批線材,這個買不買?
買線材需要租賃貨車當天往返洛杉磯,司機的超時服務費……這個給不給?
每個問題看起來都像是小問題,但把它們累積在一起,隻占用了116.9萬美元的應急預算,已經算是瀚現場的專業團隊規劃得當,運營有方了。
最終,2016年第一屆Mad?City音樂節的三日總成本,定格在了3405.25萬美元。
作為對比,麥迪遜-比爾和碧梨-艾利什前陣子參加的那輪,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聯袂領銜的北美28城巡演,總票房隻堪堪達到了這個數字的一半而已。
大型音樂節有多燒錢,可見一斑。
但高投入代表著高收益,在現場音樂表演這個行業裡更是如此。最頂級的預算,意味著你可以請到最頂級的藝人,而最頂級的藝人,往往能直接與最火爆的票房表現畫上等號。
至少對於Mad?City來說,這個等式是完全成立的。
二十四組無論放在全世界哪個國家都能讓樂迷們為之瘋狂的夢幻陣容,帶來了本年度最讓演出市場振奮的票房表現之一。
瀚現場原本規劃了53100張單日票,55300張三日通票。其中,單日票種裡,早鳥票6000張,普通預售票39000張,VIP票7500張,VVIP票600張,三天單日票總收入1630.98萬美元。三日通票方麵,早鳥票3000張,預售通票50000張,VIP通票2000張,VVIP通票300張,三日通票總計3360.54萬美元。
“僅按照一級市場的原價計算,Mad?City理論上的票房最大值,是4991.52萬美元。”
不需要提詞器,這些數據無比清晰地貯存在韓易的腦海裡。
“但按照規劃,瀚現場將部分門票,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投放到二級市場獲取更高收益,用這種方式來檢驗2016年的美國市場,對於動態定價這一策略的接受度。”
“最終,我們在二級市場投入了大約15000張三日通票,不同票種溢價比例亦有不同,扣除代理費和銷售提成之後,淨收入945萬美元。單日票投放了14000張,淨收入則是420萬美元。”
“扣除轉移到二級市場的門票後,一級市場的實際票房總收入為4630.32萬美元,比理論最大值少了361.2萬美元,但二級市場的溢價售出部分,卻達到了1365萬美元。”
“換句話說,通過利用二級市場進行動態定價的操作,瀚現場直接增收1003.8萬美元。實際總票房……5995.32萬美元。”
“比原先的票房理論最大值,多出了整整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