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2 / 2)

“回稟父親,《內訓》還未學完。”玉娘霞娘齊聲回答。這是實話,自從她們跟隨母親學騎馬,母親便不讓再學這些,正好她們也不喜歡學。

“看來《女誡》學完了,那為父考校一下你們。'陽以剛為德',其後為何?”孫宏摸著上唇的髭須。

霞娘心中生出些不耐,還未作答,就感覺到馬車忽然停下來,隨後聽見母親身邊的姚纓在外通秉:“奶奶叫玉姑娘和霞姑娘過去。”

玉娘霞娘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跳下馬車跑去前邊,孫宏看在眼裡氣得額角青筋直跳,指著柳宋二人罵道:“你們怎麼教得女兒!眼裡還有我這個父親嗎!”

柳宋二人低頭盯著腳尖不吭聲,心中暗自撇嘴。也就敢衝她們發脾氣,他若有能耐和奶奶叫板去。

打頭的馬車裡,姚善半倚在軟枕上,一邊兒扇著扇子一邊兒給女兒們講《商君書》。

“秦孝公同公孫鞅、甘龍、杜摯三位大夫,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公孫鞅曰,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甘龍曰,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

“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你們說,此三人誰說得有道理?”

賢娘放下零嘴,蹙眉思索片刻:“我覺得杜摯說的不大對。”

“杜摯的話好沒道理!”慧娘開口辯駁,“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變法?難道他吃不飽飯就不吃飯了麼!效法舊禮沒錯?有本事他若到本朝也彆用紙,繼續用他的竹簡去!”

“甘龍的話也有些奇怪。”容娘看向母親歪頭道,“聖人不改變百姓的舊習俗而教化,智者不改變舊法度來治理國家。他這話要求太高了。我覺得傻子拿來治理國家都不會出問題的禮法才是應該遵循的禮法吧?”

賢娘聽完兩個妹妹的話認同地點點頭:“禮法應該因時製宜、因地製宜,時勢變化,禮法也應隨之更變。”

“玉娘和霞娘怎麼看?但說無妨。”姚善看向她們,幾次講課這倆小姑娘都不太敢主動發表看法,所以她隻能點名提問。

“回稟母親,我覺得大姐二姐和五妹說得都很有道理。”玉娘有些不好意思,她也想在母親麵前露臉,可是總是比不得母親的親生女兒們膽大機敏。

霞娘這次難得大起膽子:“我覺得公孫鞅和甘龍說得都有道理。禮法如何不重要,選拔出能把禮法用好的聰明人才重要。當然禮法也應該方便辦事愛護百姓。”

“禮法就是規矩嗎?”盼兒晃著小腿,等姐姐們說完,才好奇問道。

姚善點點頭:“對,你今年四歲,隻能吃一小碗飯是規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